• 首页
  •   >   媒体报道
  •   >   正文
  • 媒体报道

    河南日报刊发我院高水平建设郑州大都市区研讨会上部分专家发言:“四城联动”聚力“郑中心”

    发布日期:2017-07-17    浏览次数:

    “四城联动”聚力“郑中心”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也是大城市、大城市群的世纪。《河南省建设中原城市群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郑州大都市区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中心,包括郑州市域,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中心城区等四个次级中心。

    最早提倡大城市群概念的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将大城市群的成因归结成凭借优越的自然和交通区位条件吸引大量移民,形成了大规模的工业集聚、消费市场和商业金融功能。那么,这些“次中心”如何与“郑中心”联动,打造体现中原城市群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要承载区。

    近日,由黄河科技学院、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河南新经济研究院主办的“高水平建设郑州大都市区”研讨会暨郑州大都市区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郑州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研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记者采撷专家观点,以飨读者。

     

     

    都市区是“组合型”,不是“拼盘式”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喻新安

    建设郑州大都市区,一定要坚持高标准高水平。这里说的“高标准高水平”,核心要求是,郑州大都市区应该是“组合型”的,而不是“拼盘式”的;郑州大都市区的五个城市,应当“深度融合”,实现“融合发展”,而不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进一步说,建设郑州大都市区,要推进五个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产业体系分工合作,加强生态环境同治共保,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高标准高水平建设郑州大都市区,要特别注意发挥公共交通复合廊道对空间发展的引导作用,推动核心区产业和服务功能向周边县(市)拓展,培育形成特色制造中心和新增人口集聚地;要提升开封、新乡、焦作、许昌集聚产业和人口能力,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力和综合服务功能的大都市区门户,促进与大都市区核心区联动发展;要推进大都市区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打造以轨道交通和城市快速路网为主体的通勤圈,完善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功能互补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夯实枢纽地位 建设“心脏”地带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

    拓展郑州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建设与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城市空间格局,无疑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核心任务。所以我想提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优化城市功能,明晰城市内部区域分工。二是重塑经济地理,促进新经济增长点形成。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机遇,促进中原地区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充分利用,通过资本、技术等聚集,形成新的增长极。三是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发挥郑州与河南省天下之中的区位优势,东联西进、北上南下,不但做交通枢纽,还要做经济枢纽,构建全新的开放经济格局。四是推进区域协调,促进中原城市群发展,注重促进东中西部、沿海和内地的联动发展,加快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强调各个区域特别是大区域联动,推动产业的有序转移和承接,来推进产业梯度发展。具体来说,郑州市的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起着重要的枢纽性作用,建议未来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协同、要素流动等多方面加强合作,建设国家强大的心脏地带。

     

     

    生活所能给你一切,城市都有
    ——英国普茨茅斯大学凯文·卡茨弗斯

    我在这里首先想引用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的一句话,“如果你厌倦了伦敦,你就厌倦了人生。因为生活所能给你一切,伦敦都有。”

    伦敦市的规划是由伦敦市长直接负责,就相当于首长负责制,伦敦市长对伦敦城市的所有规划,以及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两任市长都是要把伦敦发展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城市。肯·利文斯通是希望全民共享、社会包容性以及环境和能力使用的根本改善,鲍里斯·约翰逊更加深化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了对环境的要求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两任市长都对伦敦的城市规划提出六个发展目标。他们有很多共同点,比如说应对人口增长的挑战,具备国际化的竞争力,然后促进环境的提升,比如建设绿色城市,环境质量要全球领航,居民和工作岗位之间要安全、便利、可达。对于高水平建设郑州大都市区来说,最终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如果你喜欢郑州,你就有幸福的人生”。

     

     

    城市是环保低碳的生活空间
    ——九鼎德盛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保盈

    在未来城市方面,对郑州市我大概列了一下,郑州市目前的空间结构大概是五个城区,第一个是把老城区做成郑州的老城区,把中牟和开封作为新城区,新郑和长葛做成一个新城区,把原阳和武陟做成一个新城区,登封和新密做成一个新城区,这样做五个新城区是完全可行的。郑州建设还要执行人车通行的分流,必须给郑州步行人口解决通道问题,必须把车辆和人行分开,这个工作我们现在一定要做,再晚的话行人无法行走。还要把郑州市低碳、新能源应用方面进行解决,郑州市最后能不能做成没有汽车尾气排放的城市?这对将来的城市发展很重要。另外,我以上说的五个核心区都要发展不同产业,我们每个城市之间要有三到五公里的森林,而且要分布合理,里边要做足球公园、篮球公园,让城市居民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个真正的生活空间,这是我感觉我们需要认真做的。

     

    大都市区聚集全省最优质资源
    ——河南城市绿色发展协会会长王广国

    组合型大都市地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通常以1小时交通圈子为限,若干个城市以一个大都市为核心,形成城市之间、城镇之间和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功能相互分工,单个城市又具有相对独立乡镇腹地的区域城镇及城乡组合体。那么,界定郑州大都市区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就以郑州为中心,1小时交通半径所辐射的区域包含了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的大部分辖区,区域面积超过3100公里,现有常住人口2900多万。这个区域聚集了我省优质的创新、人才和高等教育资源,这个区域用不足全省20%的土地创造了超过40%的GDP,人均GDP是黄淮四市加南阳的2.3倍以上,这样的空间形态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是仅有的。从现阶段来说,我们一定要从发展劣势当中挖掘出发展优势,得到社会资本、人才、资金的认同。

    (本报记者栾姗整理)
    (来源:河南日报2017年7月17日第5版经济纵横)

     

    原文链接:javascript:void(0);

    PDF版请点击20170717 河南日报 经济纵横 四城联动聚力郑中心.pdf

    Copyright@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