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媒体报道
  •   >   正文
  • 媒体报道

    请看河南日报重磅推出的大家力作——“两个高质量”系列研究第三篇

    发布日期:2018-09-12    浏览次数:

    根据省委办公厅《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中提出的“必须把握‘两个高质量’这一鲜明导向”的要求,在省委宣传部的关心和支持指导下,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会同河南日报、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研究课题组,撰写了一组解读阐释“两个高质量”的系列文章。

    第一篇《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两个高质量”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已于8月17日在河南日报头版转四版刊出。 

    第二篇《形势逼人 挑战逼人 使命逼人——实现“两个高质量”的基础、环境和条件》于9月10日在河南日报头版转四版刊出。

    第三篇《用新时代的眼光和标尺做牵引——实现“两个高质量”的目标、任务、路径和方法》于今日在河南日报头版转六版刊出。

    现将文章全文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用新时代的眼光和标尺做牵引

    ——实现“两个高质量”的目标、任务、路径和方法

    □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研究课题组

    实现“两个高质量”,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导向性。要清醒认识实现“两个高质量”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把握好实现“两个高质量”的路径和方法,把实现“两个高质量”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按照“两个高质量”要求,对各自工作再审视、再定位、再谋划,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严的作风创造新业绩。

    一、提高政治站位,认识和把握实现“两个高质量”的方向和目标

    (一)聚焦三个“奋力实现”、两个“历史性转变”,牢牢把握实现“两个高质量”的工作方向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进入新时代,我们肩负着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河南的历史重任,必须奋力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开辟我省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必须奋力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由小康到共同富裕的历史性转变,让全省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必须奋力实现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好建设强的目标,为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有力保证。

    今天的河南虽然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重要的新兴工业大省、有影响的文化大省,是正在崛起的经济强省、内陆开放大省,但是大而不强的特征十分明显,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强省建设步伐,同时致力于解决我省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农村贫困人口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短板,让全省人民群众通过改革开放得到更多的实惠,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好地满足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阶段、新任务、新目标,发展面对诸多新矛盾新问题,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全面推进河南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河南党的建设高质量。

    (二)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和遵循,深刻认识和把握实现“两个高质量”的奋斗目标

    第一,经济发展高质量的目标。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从基本遵循、战略目标、基本路径、根本目的四个方面阐述了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指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些论断勾画了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目标,概括起来就是: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并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取得决定性胜利,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明显提高。

    具体说来,河南发展高质量的目标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到2020年,河南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业结构力争实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建设经济强省取得重大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打下坚实基础;2035年,我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取得决定性胜利,建成创新型省份和更高质量的经济强省,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进入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最繁荣最富裕最宜居的区域之一,人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

    第二,党的建设高质量的目标。

    根据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关于党的建设高质量“六个体现”“三个注重”“八项要求”等论述,河南党的建设高质量目标可以概括为:能够牢牢把握政治统领这一重大原则,切实加强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核心的政治建设,着力增强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不断加强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思想建设,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能够切实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各种本领明显增强;能够切实加强以落实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为总要求的党员队伍建设,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显著提高;能够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能够切实加强以常态化长效化为核心的作风建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得到有效整治,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能够加强以规范党内行为为目标的纪律建设,“六大纪律”得到自觉遵守,党员、干部真正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能够加强以务实管用为原则的制度创新能力建设,完善以党章为基础包括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为基本框架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能够切实提升党员干部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三)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目标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需要党的建设高质量作为前提和保障,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为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提供保证。这就要求党建全部活动要把调动广大党员干部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作为主要任务,在工作布局和具体安排上,要站在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紧贴高质量发展来考虑和部署,做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思想同心,工作同步,同标同向;在工作着力点上,要求党建工作找准位置,扮好角色,积极主动地把党建工作做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是要求以党建在“围绕”“引领”“推动”“保证”经济发展高质量方面的实际成效,来评价和检验党建工作。就是说党建工作是不是真正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保证,最终要看党建工作中采取的一切举措,是不是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收到了实际的成效。二是要求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党建工作运行中存在的各种与推动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使党建工作的实际状况更好地适应和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三是要求找到党建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佳结合点,立足于高质量发展目标,选准用好干部,配备好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增强责任担当,抓好实现“两个高质量”的重点任务

    (一)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要突出抓好“四大任务”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发展高质量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下定决心走好调结构这个“华山一条道”,通过经济结构的优化来稳增长、提效益、保态势,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尤其是要着力打好“四张牌”,这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举措。要把打好“四张牌”贯穿于经济发展高质量各个方面,务求不断取得实效。

    第一,把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主攻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持续不断推进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但长期形成的产业结构粗放、发展水平低、质量效益差,尤其是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过于依赖能源原材料行业的状况未有根本改变,必须进行根本性、全局性的战略调整。一是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坚持优化存量和扩大增量并重,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壮大现代服务业并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行,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转变、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二是优化城乡结构。构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构建“一核一副、四轴四区”的发展格局。发挥我省“农”字优势,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和经验。三是优化区域结构。要结合当地实际找准发展方向,形成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传统农区要注重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努力实现跨越发展;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要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实现提质发展;资源型城市要努力打造新优势,实现转型发展等。

    第二,抓好创新这个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要聚焦创新载体、创新主体、完善创新机制和建设人才强省等重点领域工作,同时,高度重视解决制约河南创新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有关政策有待落实。我省各级政府和部门从载体建设、机制创新、人才流动、环境营造等方面出台了不少推动创新驱动的政策措施,但政策落实中还存在“悬空”和“棚架”现象,一些部门单独或联合颁布的涉及科技创新的文件在衔接上出现断层,面临上下左右红线多、落地难的困境。融资体系仍需完善。近年来,我省通过政府财政引导、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等方式不断丰富创新创业融资体系,但由于现有的融资渠道仍主要局限于依赖国家银行贷款和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市场和民间资本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有限,便于创业者获得资金的平台还没有建立,推进创新驱动仍面临完善融资体系的重任。生态系统还需优化。我省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基本要素已经具备,在主体要素、资源要素、环境要素、能力要素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系统各主体之间的互动性、各要素之间的集聚度和资源配置效率还没有达到最优化,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运行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

    第三,继续走好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推进国企改革攻坚。加快推进千家“僵尸企业”处置,深化企业产权结构改革、组织结构改革、治理结构改革,做好分层分类制定实施省管企业混改计划等工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构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强化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更高水平地扩大开放。继续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全面对接全球大市场,谋求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开放。加快完善开放平台。要高水平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投资贸易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特区。持续畅通开放通道。推进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推进中欧班列(郑州)“陆上丝绸之路”创新发展,推进“网上丝绸之路”建设,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外商投资环境,形成招商引资的“强磁场”,让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河南新标识。

    第四,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补齐突出短板。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提出,要从政治高度认识三大攻坚战,把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作为重大机遇,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社会稳定风险摆在突出位置,确保不发生影响全局的事件,要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积极稳妥、化解存量。还要防范自然灾害风险和安全生产风险。在脱贫攻坚方面,要把转作风、抓落实的导向更加旗帜鲜明地树起来,对出台的政策措施一件一件去落实,对贫困人口一户一户去帮扶。要按照求精准、抓重点、提质量、促平衡的总体要求,确保今年实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33个贫困县摘帽和6.29万人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的任务。在污染防治方面,在坚持污染治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同时,研究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的有效举措。大气污染防治,要积极“调”,调整经济结构、产能结构、能源结构、布局结构;主动“改”,狠抓超低排放改造、冬季取暖改造、工业锅炉改造、工艺技术改造;加快“转”,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转变;重点“管”,实行重点企业、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管控。

    (二)实现党的建设高质量的重点任务是落实“八项要求”

    实现党的建设高质量关键是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根本建设,注重基础建设,注重长远建设,在具体工作中要落实好八个方面要求。

    一要认真践行“两个坚决维护”。保证全省党组织令行禁止、协调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对党绝对忠诚。落实“两个坚决维护”,不能有丝毫杂质,不能有丝毫虚假,必须体现在对总书记的步伐步步紧跟上,体现在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听令而行、闻令而动上。

    二要坚定理想信念。河南省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怎样,是检验河南党的建设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衡量我省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很重要的就是看他能否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力量。党员干部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到出彩的发力点。

    三要强化理论武装。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要结合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为学习重点,对标党的指导思想,对标入党誓词,切实学思践悟。

    四要厚植党内政治文化。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履行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领导责任。要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传承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质,通过厚植政治文化培育风清气正的土壤,形成健康清朗的政治生态。

    五要树好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事业为上、以事择人,大力选拔任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让政治强、作风实、不张扬的干部挑重担。

    六要全面提升本领。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我们执政本领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要有知识不足、本领不足、能力不足的危机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七要加强作风建设。重点解决工作不实问题、“面子工程”问题、“文山会海”问题、行动少落实差问题、特权思想问题,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一刻不停歇地纠正“四风”。

    八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化标本兼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各级党组织要扛稳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严格落实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依法依纪履行职责。

    (三)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由“两张皮”向一体化转变

    党建工作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由于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内容不同、特点不同、考评体系不同,使得现实中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党建工作还存在“两张皮”现象。个别地方和单位甚至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孤立开来、对立起来,重业务、轻党建,党建工作存在虚化、弱化、形式化等问题。面临新时代的新挑战与新任务,这种“两张皮”现象既不利于党建工作的高质量,也不利于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各级党组织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经济建设,同心协力,围绕经济发展高质量开展工作。要从目标融合、规划融合、力量融合、机制融合等方面,推进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成为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促进两个目标相一致、两个谋划相配套、两个部署相衔接、两个进程相同步,实现由“两张皮”向一体化、从“围绕式”向“融合式”的转变。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要知晓经济发展高质量的中心任务,找到经济发展高质量中党建工作发挥作用的切入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握方向、增添力量、作出贡献。

    三、推动实践创新,探索实现“两个高质量”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一)构建经济发展高质量的支撑和保障体系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导向明确。要抓紧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构建这样综合的支撑和保障体系,是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基础工作。

    侧重解决指标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平衡、效益指标体系与质量指标体系建设不平衡问题。当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但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因此,经济指标体系要随着科技的进步、需求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补充。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全方位的,既涵盖三次产业方面的效益指标,又涵盖生态、人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事业发展的质量指标。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农业逐步走向集约化、机械化和产业化,工业逐步走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服务业逐步走向人性化、便利化、休闲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应进一步健全产业标准体系,完善农、工、商内部供给质量标准体系。同时,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坚决摈弃那些不能增加有效就业机会、缺乏民主参与管理公共事务、不顾资源耗竭和人类居住环境恶化而换来的所谓增长,建立既要效益又考察质量的指标体系。

    重点研究和推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动力变革指标,包括R&D经费与GDP之比、企业R&D经费支出增长率、科技成果转化率、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收入之比等;产业升级指标,包括新型工业化进程指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现代农业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结构优化指标,包括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等;质量变革指标,包括中高端产品占产品的比重、先进制造业增长率、高端服务业增长率、产品质量合格率、顾客满意度等;效率变革指标,包括产能利用率、全要素生产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企业总资产贡献率、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税收占GDP比重、绿色发展指数等;民生发展指标,包括居民收入增长率、城镇化率、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失业保险覆盖率、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万人刑事案件发生率等。

    关键是建立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评价办法。依法规范绩效评价。研究出台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确保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在统一的法律制度框架下运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明确各级政府制定和执行的经济发展政策应进行绩效评价,确立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的重要地位;规范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主体、客体的权力与责任。建立评价标准体系。要探索运用统一的原则和要求,按照不同绩效评价对象设定不同的绩效标准或标杆基准,建立分类、分级、分阶段的绩效指标体系。明确绩效评价机构主体。设立权威客观的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机构,明确绩效评价主体责任,界定相应的评价范围和评价内容,统筹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机构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二)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

    摆脱发展方式的传统路径依赖。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摆脱依赖工业支撑的发展格局,在着力稳定工业增长、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工业质量的基础上,坚持走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提高全产业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业强省、现代农业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和网络经济强省。要摆脱依赖物质消耗的发展路径,着力提高土地、原料、装备、资金等实体性要素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加注重提高人力资本、科技创新等渗透性要素效率。将科技作为第一要素渗透于生产的全过程,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更加注重提高运筹性要素效率,推进加强分工协作、优化资源配置、改进企业管理。

    加快发展动能转换。要更大力度地深化改革。深化企业产权结构改革、组织结构改革、治理结构改革,做好分层分类制定实施省管企业混改计划等工作。抓好行政审批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坚持“权由法授、责由法定”原则,对审批事项进行再梳理、再分类、再规范,力求事项最少、流程最优、时限最短、效率最高,做到“一口进、一码通、一网办”。在全省推广投资项目“容缺办理”,研究制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要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深化人事薪酬制度、科技评价制度和院所体制改革,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要更高水平地扩大开放。通过开放倒逼经济体制改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治理能力提高。继续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谋求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开放。加快完善开放平台,高水平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投资贸易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特区。要持续畅通开放通道,着力优化开放环境,培育开放竞争新优势,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外商投资环境。

    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决策、成果转化、利益分配、金融支持、科技管理、协同融合等机制,统筹用好各类创新资源,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汇集强大创新合力。完善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运用军地两种资源和力量来解决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培育新的增长优势。把人才强省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围绕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级管理人才,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做大做强高技能人才队伍;靠搭建平台、创造环境来大力引进人才,注重引才和引智相结合,注重引进人才团队,以团队带项目、兴产业;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政策措施,构建良好的人才生态,最大限度集聚人才、用好人才。

    (三)以全新视野加强党的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建设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从来不是一项虚的工作,其“实”和“效”就体现在不断推进党的事业发展上。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意识。把党建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将管党治党作为分内之责、当然之责、首要之责,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真正做到把责任扛在肩上,实行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第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落实好干部标准,注重选拔理想信念坚定、“四个意识”强的干部,注重选拔求真务实、勤政为民、道德品行和群众口碑好的干部,注重选拔认真负责、敢于担当、善于谋发展促改革、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注重选拔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第二,选配好领导班子。高质量发展要求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充分考虑班子成员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的合理搭配,优势互补,确保班子整体功能最大化,打破条块、地域、行业界限,加强干部跨地域、跨部门、跨岗位交流,盘活干部资源、激发干部活力、优化干部结构、增强整体功能。

    第三,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第四,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深化标本兼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

    (四)以勇于探索创新精神推动“两个高质量”互促共进

    统一部署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克服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现象,按照“党建+”模式,实施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和促进经济发展“双轮驱动”战略,把党建工作纳入中心工作,通盘考虑,统筹安排,把经济发展的重点作为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做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同问责,实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以经济发展促进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各方面完善提升,抓好“点线”串联,实现党建和经济工作的联动推进,良性互促。在重点工作中,要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融合,把党建工作贯穿重点经济工作的全过程,使高质量党建的谋划、引领、保障作用体现在经济发展工作的方方面面。

    抓好关键少数和“一岗双责”。党政单位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好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率先垂范抓党建,与经济工作的主管及分管领导加强协调与沟通,使之既要成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手,更要成为指导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对事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方面的大事,一把手要将其作为影响经济工作的关键因素抓紧抓好,把组织的要求与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党组织的决定与群众的行动统一起来。经济工作部门的领导,要统筹好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深刻认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抓好分管经济工作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以身作则参与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融合。在工作评价上,要做到党建目标和经济目标互相渗透,互相融合。把党建工作与各项经济工作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惩。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既要把考核结果与奖励挂钩,加大奖励力度,拉开奖励档次,更要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使用挂钩。

    课题组组长:喻新安  董 林

    课题组成员:廖富洲  郭献功  刘玉梅  李高申  刘国顺  石 玉

     (来源:河南日报9月12日头版、六版)

    原文链接:javascript:void(0);

    Copyright@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