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州发展的畅想、思考与建议
——在郑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喻新安
回望过去,郑州发展成就很辉煌。郑州GDP超千亿,是2003年,当年郑州GDP达到1060亿元,我应邀写了《解读郑州市GDP超千亿》,发表在2004年1月1日郑州日报上。文章认为,GDP超千亿,是“身份”的象征,表明郑州市以自己的实力跻身“大都市俱乐部”;是“身价”的体现,标志着郑州市在未来发展和全国棋盘中有了新的“话语权”,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GDP总值达到一千亿,是城市申报建设地铁的条件之一;是“阶段”的跃升,标志着郑州市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和新境界,因为GDP迈过千亿元,是一个“坎”,其背后是产业的膨胀和市场的拓展,是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形成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之后,郑州发展加速,2006年达到2000亿元,2008年跃上3000亿元台阶,2018年突破一万亿。
当下的郑州,信心满满,整装再出发。郑州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且根据研究,郑州在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成长性是列在第一位的;郑州正在按照“三中心一枢纽一门户”的定位谋划更好更快的发展,特别是郑州市委最近提出“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战略构想,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全新发展思路,体现了注重内涵发展,注重整体联动,注重做好自己的新认识、新姿态和新趋向。
展望未来,郑州的明天会更美好。2018年11月,郑州晋身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12个城市。在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发表的《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重要文章里,郑州是被提及和肯定的10个重要城市之一,且是中国北方被提到的三个城市(北京、郑州、西安)之一。可以预期,到2035年,郑州会成为北方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前六位的国际大都市。我们要看到这个前景,树立这个信心,特别要为之做好充分准备,承担起建设国际大都市这个重大的国家使命和历史担当。
郑州市要紧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总目标,围绕“让郑州这个龙头高高扬起来”新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一是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走在前列。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国2020年经济发展六个方面的任务,第一条就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指出要“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强调“要把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尺度”。应该看到,目前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不少地方党委和政府都存在不理解不适应、说得多做得少的问题。就河南来说,各级政府推动经济工作,还是老的套路和办法,如定期组织项目观摩,然后给各地市(县)打分,好的做经验介绍,差的做表态发言。由于时间短,此类观摩只能是走马观花,且只能观其外表,难以深究,更谈不上关注后续情况了。但它传递给下面的信息是强烈的,就是项目是王,是政绩,是标准。这说明,我们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和方法,都与中央的要求不相适应,还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仔细想一想,这么多年来各级政府为主的招商项目,成功的不少,但失败的更多。这涉及到资源配置是市场起决定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作用的大问题,一定要深入反思,汲取经验教训。建议郑州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在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领导方式上带个好头,走在全省前列。具体说,在筑巢引凤上,侧重“筑巢”,把主要精力由抓具体项目转向抓发展环境打造,不再组织简单化的项目观摩,可以列出营商软硬环境方面的若干指标,尝试制定行之有效的检查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要组织营商环境方面的评比、观摩,走出一条符合郑州实际、能促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二是发挥好龙头带动和引领作用。特别要建设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方面发挥独特担当和作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空间上包括了郑州大都市区原规划范围,以及孟州市、温县、封丘县、长垣市、兰考县等五个沿黄河县(市),国土总面积1.9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数量超过全省的20%,城镇化率达到66.5%,经济总量超过全省的三分之一,是黄河流域综合优势最明显、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板块。其功能定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示范区、丝路开放合作和创新的重要节点、黄河文化传承创新核心区、可持续脱贫致富样板地。建议着眼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一轴、一核、两区、三带”的网络化、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轴”即黄河生态文化主轴,“一核”即郑州市区,“两区”即黄河北岸合作示范区和郑汴许合作示范区,“三带”即郑开创新创意创业示范带、沿京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和“两山两拳”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带。郑州要协同开封、许昌、新乡和焦作四市,高标准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郑州的龙头带动和引领作用。
三是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方面的独特优势。首先是发挥航空货运优势。郑州机场货运增速很快,目前在国内大型机场货运量居第七,已进入全球50强机场行列。根据规划,到2025年,郑州机场将实现四条跑道运营,年货邮吞吐量达到300万吨;到2035年,郑州机场将实现五条跑道、三大货运区运营,年货邮吞吐量达到500万吨。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批复,郑州机场飞行区指标升级为4F,跻身国内最高等级机场“俱乐部”。郑州机场要借势发展,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快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重要依托,成为世界货运市场的重要平台。另外,随着郑州航空枢纽的持续打造、“米”字形高铁网基本形成、“四港一体”多式联运体系不断发展,郑州正向以航空、高铁等为主导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转型升级,要做大做强“航空偏好型”产业集群,努力建设世界航空港,成为世界航空之都。还有,要借助“米”字形高铁,以郑州为中心打造四条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带,即京广先进制造业高质量产业带(贯穿京津冀、河南、湖北、湖南、粤港澳大湾区),沿黄先进制造业高质量产业带(贯穿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等),济南—郑州—重庆产业带,太原—郑州—合肥产业带。
四是优化空间布局和优化问题。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郑州面积太小了,建议扩容,扩大版图,甚至提出要跨河发展。如果郑州能够扩大版图,并进来几个县,也不是不可以,但这不是唯一选择,更不是优先选项。目前我国获批的国家中心城市中,有五个是省会城市,分别是广州、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比较而言,郑州国土面积占全省的比例并不低。统计显示,上述五个国家中心城市占省内国土面积的比例分别是:广州占4.13%,成都占3.03%,武汉占4.57%,郑州占 4.45%,西安占4.92%。就空间结构来说,郑州的问题在于城区面积偏小,县域面积太大,从而不利于城市核心区域的统一规划和布局,不利于城市综合承载力提高和发展潜能释放。(见表一)统计显示,上述五个国家中心城市市区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比例分别是:广州占28.2%,成都占25.4%,武汉占16.9%,郑州占 13.6 %,西安占33.3%,郑州市城区面积是最低的。(见表一)建议加快郑州所属有关市(县)撤市(县)改区进程,从空间布局、区位特点功能、与主城区融合度等考量,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荥阳市(面积943平方公里)、新郑市(面积873平方公里)、中牟县(917平方公里)同时改区,郑州市区面积占市域面积达到50.3%;方案二:新郑市、中牟县同时改区,郑州市区面积占市域面积达到38.5%。建议采纳第一方案。
表一:2018年广州、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市域面积、城区面积占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