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家的区域分布
一、中国经济学家的总体分布情况
从2011年以来,根据有关书刊文献和媒体资料,笔者收集整理了我国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的生平资料,包括年龄、籍贯、学术成就、主要经历等。其中,着重对他们的籍贯地理分布作了分析。
此次统计的经济学家432人,但能查到出生地或籍贯的仅419人(不含港台地区)。籍贯(按照省级行政区划)分布见下表。
中国经济学家籍贯分布
北京15人
陈宝森(1924—)北京
马家驹(1927—)北京
吴家骏(1932—)北京
冯玉忠(1933—)北京
李国璋(1944—)北京
黄卫平(1951—)北京
杨 帆(1951—)北京
陈 淮(1952—)北京
刘 鹤(1952—)北京
贺 强(1952—)北京
王 建(1954—)北京
盛 洪(1954—)北京
蔡 昉(1956—)北京
易 纲(1958—)北京
张宇燕(1960—)北京
天津6人
韩德章(1905-1988)天津
黄 达(1925—)天津
李泊溪(1935—)天津
马君潞(1954—2014)天津
韩秀云(1956—)天津
高培勇(1959—)天津
河北23人
王思华(1904—1978)河北
王毓瑚(1907—1980)河北
王耕今(1911—2007)河北
吴承明(1917—2011)河北
魏 埙(1919—2004)河北
徐 禾(1925—2002)河北
何 伟(1926—2012)河北
李成瑞(1922—2017)河北
王亘坚(1923—2018)河北
李 琮(1928—)河北
陈清泰(1939—)河北
刘树成(1945—)河北
丁宁宁(1947—)河北
张承耀(1947—)河北
陈全生(1950—)河北
刘迎秋(1950—)河北
温铁军(1951—)河北
刘永佶(1952—)河北
杜 鹰(1952—)河北
章 铮(1952—)河北
肖金成(1955—)河北
田秋生(1955—)河北
蔡继明(1956—)河北
山西21人
南汉宸(1895—1967)山西
乔启明(1897—1970)山西
冀朝鼎(1903—1963)山西
段 云(1912—1997)山西
马 洪(1920—2007)山西
晓 亮(1928—2012)山西
辛 文(1931—2011)山西
贾履让(1933—1998)山西
杜润生(1913—2015)山西
卫兴华(1925—2019)山西
林 凌(1926—2018)山西
胡乃武(1934—)山西
白钦先(1939—)山西
梁小民(1943—)山西
梁中堂(1948—)山西
宁吉喆(1956—)山西
孙祁祥(1956—)山西
史晋川(1957—)山西
刘晋豫(1957—)山西
郝万禄(1962—)山西
谢 茜(1963—)山西
内蒙古2人
郭树清(1956—)内蒙古
王玉霞(1956—)内蒙古
辽宁15人
杨坚白(1911—2004)辽宁
周 诚(1927—2014)辽宁
张维达(1930—2008)辽宁
高涤陈(1931—2014)辽宁
张朝尊(1924—2003)辽宁
王 珏(1926—)辽宁
房维中(1928—)辽宁
王积业(1929—)辽宁
何振一(1931—)辽宁
谷源洋(1935—)辽宁
田雪原(1938—)辽宁
刘福垣(1944—)辽宁
左大培(1952—)辽宁
胡鞍钢(1953—)辽宁
柯炳生(1955—)辽宁
吉林9人
关梦觉(1912—1990)吉林
孙尚清(1930—1996)吉林
王贵宸(1929—)吉林
刘鸿儒(1930—)吉林
何迺维(1930—)吉林
王瑞璞(1937—)吉林
曹凤岐(1945—)吉林
纪玉山(1948—)吉林
韩志国(1954—)吉林
黑龙江2人
周其仁(1950—)黑龙江
苏东斌(1944—2012)黑龙江
上海18人
吴纪先(1914—1997)上海
于光远(1915—2013)上海
顾 准(1915—1974)上海
宋则行(1917—2003)上海
杨纪琬(1917—1999)上海
陶大镛(1918—2010)上海
高尚全(1929—)上海
唐宗焜(1933—)上海
谈世中(1942—)上海
董志凯(1944—)上海
舒 元(1949—)上海
谈 敏(1949—)上海
夏 斌(1951—)上海
顾海良(1951—)上海
樊 纲(1953—)上海
许小年(1953—)上海
王一鸣(1959—)上海
谢国忠(1960—)上海
江苏62人
刘大钧(1891—1962)江苏
王学文(1895—1985)江苏
陈翰笙(1897—2004)江苏
张锡昌(1902—1980)江苏
薛暮桥(1904—2005)江苏
姜君辰(1904—1985)江苏
巫宝三(1905—1999)江苏
秦柳方(1906—2007)江苏
周有光(1906—2017)江苏
孙冶方(1908—1983)江苏
钱俊瑞(1908—1985)江苏
严中平(1909—1991)江苏
狄超白(1910—1978)江苏
徐毓枬(1913—1958)江苏
朱绍文(1915—2011)江苏
吴大琨(1916—2007)江苏
李崇淮(1916—2008)江苏
薛葆鼎(1916—1998)江苏
钱荣堃(1917—2003)江苏
滕维藻(1917—2008)江苏
许 毅(1917—2010)江苏
闵庆全(1918—2011)江苏
高鸿业(1921—2007)江苏
王 琢(1921—2010)江苏
葛家澍(1921—2013)江苏
季崇威(1922—2011)江苏
王传纶(1922—2012)江苏
浦 山(1923—2003)江苏
钱伯海(1928—2004)江苏
周叔莲(1929—2018)江苏
吴树青(1932—2020)江苏
刘国光(1923—)江苏
宋养琰(1925—)江苏
陈 征(1928—)江苏
茅于轼(1929—)江苏
吴敬琏(1930—)江苏
厉以宁(1930—)江苏
经君健(1932—)江苏
吴易风(1932—)江苏
周新城(1934—)江苏
巫宁耕(1935—)江苏
洪远朋(1935—)江苏
晏智杰(1939—)江苏
冒天启(1942—)江苏
魏礼群(1944—)江苏
雎国余(1946—)江苏
杜晓山(1947—)江苏
周小川(1948—)江苏
朱庆林(1948—)江苏
李剑阁(1949—)江苏
陈锡文(1950—)江苏
洪银兴(1950—)江苏
金 碚(1950—)江苏
华 生(1953—)江苏
顾建一(1953—)江苏
王国刚(1955—)江苏
樊恭嵩(1955—)江苏
姜鲁鸣(1955—)江苏
李 实(1956—)江苏
范剑平(1957—)江苏
杨瑞龙(1957—)江苏
顾海兵(1959—)江苏
赵锡军(1963—)江苏
浙江39人
马寅初(1882—1982)浙江
赵乃抟(1897—1986)浙江
沈志远(1902—1965)浙江
方显廷(1903—1985)浙江
季陶达(1904—1989)浙江
吴斐丹(1907—1981)浙江
骆耕漠(1908—2008)浙江
千家驹(1909—2002)浙江
徐雪寒(1911—2005)浙江
陈振汉(1912—2008)浙江
蒋学模(1918—2008)浙江
汪祥春(1918—2011)浙江
戎文佐(1925—2003)浙江
张元元(1926—2001)浙江
董辅礽(1927—2004)浙江
郑绍濂(1931—2009)浙江
桂世镛(1935—2003)浙江
詹 武(1921—2014)浙江
张友仁(1923—2015)浙江
宓汝成(1924—2015)浙江
项启源(1925—2018)浙江
戴园晨(1926—)浙江
伍柏麟(1928—)浙江
叶世昌(1929—)浙江
林森木(1930—)浙江
林继肯(1930—)浙江
罗精奋(1931—)浙江
乌家培(1932—)浙江
赵人伟(1933—)浙江
陆百甫(1936—)浙江
胡培兆(1937—2019)浙江
王则柯(1942—)浙江
厉无畏(1942—)浙江
海 闻(1952—)浙江
汪丁丁(1953—)浙江
林 岗(1953—)浙江
平新乔(1954—)浙江
谢 平(1955—)浙江
钱颖一(1956—)浙江
金雪军(1958—)浙江
安徽21人
鲍觉民(1909—1994)安徽
朱剑农(1910—1986)安徽
宋 涛(1914—2011)安徽
汪尧田(1918—2006)安徽
洪文达(1923—2014)安徽
周升业(1929—2015)安徽
施正一(1932—2015)安徽
吴 象(1922—)安徽
汪海波(1930—)安徽
于祖尧(1933—)安徽
陈耀庭(1933—)安徽
江春泽(1935—)安徽
陈乃醒(1945—)安徽
吕 政(1945—)安徽
程恩富(1950—)安徽
李 扬(1951—)安徽
朱 玲(1951—)安徽
陈晓和(1954—)安徽
张 军(1963—)安徽
李稻葵(1963—)安徽
杜志雄(1963—)安徽
张晓晶(1969—)安徽
江西14人
郭大力(1905—1976)江西
王赣愚(1906—1997)江西
周守正(1914—2006)江西
钟契夫(1925—2008)江西
张薰华(1921—)江西
熊性美(1926—2015)江西
夏振坤(1928—)江西
黄范章(1931—)江西
易宪容(1958—)江西
吴晓求(1959—)江西
胡星斗(1962—)江西
杜人淮(1964—)江西
陈炳福(1964—)江西
赵 晓(1967—)江西
福建14人
陈岱孙(1900—1997)福建
陈彪如(1910—2003)福建
童大林(1918—2010)福建
蒋一苇(1920—1993)福建
李宗正(1923—2000)福建
林子力(1925—2005)福建
方 生(1925—2002)福建
邓子基(1923—)福建
苏东水(1928—)福建
吴宣恭(1930—)福建
邓荣霖(1937—)福建
曾五一(1953—)福建
裴长洪(1954—)福建
林伯强(1957—)福建
山东21人
赵 靖(1922—2007)山东
苏 星(1926—2008)山东
谷书堂(1925—2016)山东
胡 钧(1928—)山东
刘方棫(1931—)山东
杨圣明(1939—)山东
常修泽(1945—)山东
逄锦聚(1947—)山东
李连仲(1949—)山东
迟福林(1951—)山东
王小鲁(1951—)山东
周立群(1952—)山东
臧旭恒(1953—)山东
陈宗胜(1954—)山东
王广谦(1955—)山东
刘 伟(1957—)山东
马建堂(1958—)山东
谭清美(1961—)山东
韩 俊(1963—)山东
祝宝良(1963—)山东
李海舰(1963—)山东
河南15人
朱景尧(1916—2013)河南
袁宝华(1916-2019)河南
樊亢(1924—2019)
闻 潜(1930—2008)河南
李成勋(1934—)河南
王梦奎(1938—)河南
任玉岭(1938—)河南
郑新立(1945—)河南
卢中原(1952—)河南
曹远征(1954—)河南
田 源(1954—)河南
喻新安(1955—)河南
冯根福(1957—)河南
王逸舟(1957—)河南
宋洪远(1959—)河南
湖北27人
黄松龄(1898—1972)湖北
王亚南(1901—1969)湖北
戴世光(1908—1999)湖北
张培刚(1913—2011)湖北
汪敬虞(1917—2012)湖北
蒋硕杰(1918—1993)湖北
刘再兴(1926—1999)湖北
熊映梧(1929—2003)湖北
万典武(1921—2018)湖北
刘光杰(1930—)湖北
陈栋生(1935—2016)湖北
王洛林(1938—)湖北
李善同(1944—)湖北
库桂生(1946—)湖北
张晓山(1947—)湖北
汪同三(1948—)湖北
贾 康(1954—)湖北
钟朋荣(1954—)湖北
田国强(1956—)湖北
辜胜阻(1956—)湖北
范恒山(1957—)湖北
左小蕾(1957—)湖北
胡必亮(1961—)湖北
吴少华(1963—)湖北
余 斌(1964—)湖北
方正起(1966—)湖北
巴曙松(1969—)湖北
湖南26人
杨端六(1885—1966)湖南
刘秉麟(1891—1956)湖南
何 廉(1895—1975)湖南
卓 炯(1908—1987)湖南
汤象龙(1909—1998)湖南
刘涤源(1912—1997)湖南
刘明夫(1915—1996)湖南
曾启贤(1921—1989)湖南
尹世杰(1922—2013)湖南
杨小凯(1948-2004)湖南
杨敬年(1908—2016)湖南
黄万纶(1926—)湖南
何炼成(1928—)湖南
张守一(1931—)湖南
成思危(1935—2015)湖南
秦池江(1936—)湖南
贺 铿(1942—)湖南
陈东琪(1955—)湖南
国世平(1957—)湖南
王东京(1959—)湖南
陈志武(1962—)湖南
邹恒甫(1962—)湖南
杨开忠(1962—)湖南
黄少安(1962—)湖南
曾 立(1962—)湖南
刘尚希(1964—)湖南
广东18人
陈锦涛(1871—1939)广东
许涤新(1906—1988)广东
陈观烈(1920—2000)广东
林少宫(1922—2009)广东
何建章(1926—2004)广东
林文益(1930—1997)广东
杨培新(1922—2016)广东
曾牧野(1928—)广东
张卓元(1933—)广东
萧灼基(1933—)广东
叶灼新(1936—)广东
罗肇鸿(1936—)广东
余永定(1948—)广东
李江帆(1951—)广东
汤 敏(1953—)广东
郭克莎(1955—)广东
何小锋(1955—)广东
陈雨露(1966—)广东
广西1人
李京文(1933—)广西
重庆11人
陈长蘅(1888—1987)重庆
樊 弘(1900—1988)重庆
董时进(1900—1984)重庆
罗志如(1901—1991)重庆
漆琪生(1904—1986)重庆
刘诗白(1925—)重庆
杨启先(1927—)重庆
陈吉元(1934—)重庆
李晓西(1949—)重庆
刘小川(1956—)重庆
贺力平(1958—)重庆
四川20人
陈豹隐(1886—1960)四川
胡寄窗(1903—1993)四川
袁孟超(1905—1991)四川
彭迪先(1908—1991)四川
刘天怡(1914---1992)四川
胡代光(1919—2012)四川
宋承先(1921—1999)四川
王叔云(1923—2002)四川
罗元铮(1924—2003)四川
甘培根(1925—2006)四川
石柱成(1927—2006)四川
汤在新(1931—2007)四川
刘溶沧(1942—2002)四川
陈佳贵(1944—2013)四川
谭崇台(1920—2017)四川
曾康霖(1938—)四川
杜厚文(1938—)四川
巫继学(1946—)四川
吴晓灵(1947—)四川
张其佐(1962—)四川
贵州3人
宦 乡(1909—1989)贵州
易梦虹(1916—1991)贵州
冯兰瑞(1920—2019)贵州
云南1人
朱应庚(1922—2004)云南
陕西15人
张曙光(1939—)陕西
邹东涛(1949—)陕西
李义平(1951—)陕西
魏 杰(1952—)陕西
袁钢明(1953—)陕西
宋国青(1954—)陕西
刘世锦(1955—)陕西
马晓河(1955—)陕西
白永秀(1955—)陕西
江小娟(1957—)陕西
曹和平(1957—)陕西
张维迎(1959—)陕西
张军扩(1961—)陕西
张 宇(1964—)陕西
王亚红(1971—)陕西
甘肃1人
张心一(1897—1992)甘肃
青海1人
周天勇(1958—)青海
宁夏2人
何自力(1957—)宁夏
陈 波(1971—)宁夏
二、各省籍经济学家的学术特点及代表人物
1.京籍经济学家:独树一帜,观点新颖
京籍经济学家在学术界独树一帜,以观点新颖著称。
王建33岁时发表《关于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一文,提出在沿海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发展大进大出的加工型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构想,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为党中央制定和提出“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依据。刘鹤作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曾参与多项国家改革方略设计,被外界认为是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智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操盘手”。贺强在对广东和福建等地的法人股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之后,所写出的《关于法人股市场的调查报告》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亲自签名批示,并转呈证监会领导研究。贺强参与主持编辑《中国证券1942—2000》出版,原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同志对此书亲笔写了批语,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陈淮在许多学术交流活动中常常语出惊人,观点独到。
杰出人物介绍
马家驹,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家驹1949年春由东北大学文学院外文系毕业后, 经过在北京华北大学的短期政治学习,于同年9月分配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五十年代中期曾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资本主义的问题以及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方法和逻辑结构等进行研究,有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等刊物。1955年—1957年初还曾参加薛暮桥主编的《中国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书的编写。1962年—1966年一度在山东省经济研究所工作,做过农村经济调查和有关的理论研究。1980年夏,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研究所,曾任马恩著作研究室主任, 并于1983年晋升为研究员。1985年底转到经济研究所工作。自七十年代末以来, 在科学研究方面, 最初仍主要致力于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在所发表的专著和论文中,《< 资本论>的方法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曾于1984年获孙冶方经济学奖。其后逐渐转向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学科领域上略及于比较经济体制,除发表论文多篇外,还主持编写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考察》。
陈淮,国家级有特殊贡献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所长、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1978年至1982年2月,北京经济学院经济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2月至1988年4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98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博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1992年2月至1993年4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客座研究员,1992年2月调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陈淮主持过《跨世纪战略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经济结构研究》《过剩经济:形势与对策》、《重要基础产业的资产重组研究》《中国国有投资公司在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的战略定位》《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战略思路》等重大课题研究。出版有《工业化——中国面临的挑战》等专著十余部,公开发表论文数百篇。
王建,1982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同年到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工作。1986年任副研究员,1992年任研究员,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专家”称号。1993年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曾获“中国首届经济改革人才奖”,并被评选为“1988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曾多次参与起草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文件,多次在国家计委和国务院各部委获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其主要代表作《关于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1987年),提出在沿海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发展大进大出的加工型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构想,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为党中央制定和提出“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依据;另提出“九大都市圈”的发展战略构想(1995),引起巨大反响。近年的新作《大变革时代的思考》(论文集)与《货币霸权战争》(专著)都有价值。
吴家骏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毕业,大学学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长。学术专长为工业经济与企业管理。1992 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主要著作:《企业管理漫谈》《中日企业比较研究》《日本的股份公司与中国的企业改革》《吴家骏文集》《工业企业亏损调查研究》《中国企业制度改革研究》等。
2.津籍经济学家:乐于奉献的学界楷模
津籍经济学家多数从事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是经济学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
韩德章作为老一辈农业经济学家和农业教育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农业经济学和经济学高级专门人才。黄达教授从1950年起就开始讲授货币银行学,60多年耕耘不辍,一生致力于中国金融学科研究和中国金融人才培养,是新中国金融学教材与课程体系的主要奠基者与引领者、新中国经济学领域综合平衡理论体系的系统论证者、新中国金融学科体系的主要设计者、新中国金融教育事业的主要开拓者。黄达教授突破禁区,开创讨论通货膨胀问题之先河,是中国建立现代货币统计体系的典籍者。在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事件中,均可看到他的理论智慧。马君潞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注重学生金融学理念和经济学思维的培养,在我国金融学研究、金融教育事业发展、金融学科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建树颇丰。
杰出人物介绍
黄达,1925年生,天津市人。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达于1946年就学于华北联合大学政治学院财经系,不久转为该院研究生。194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3年起,他先后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等职。从1983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1991年11月至1994年6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同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曾两度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获得者,首届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有《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和货币流通》《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导论》《工农产品比价剪刀差》《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修订版)》。
李泊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发展预测部部长。1956—1976年 在化工部设计院工作,担任设计项目工艺负责人、总负责人;1976—1980年 在化工部规划院工作,课题负责人,任工程师;1980—1981年在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81—1985年任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局局长,高级工程师;1985—2000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发展部部长、研究员。她创造性地把数量经济方法、系统工程理论和思想以及现代科学方法应用于国家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地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研究中,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著作:《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中国经济结构的模型分析》《中国国内经济发展战略》等。
马君潞(1954—2014)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金融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深圳金融工程学院副院长,南开大学金融学系系主任,东北亚金融合作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南开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他围绕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合作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问题,发表了大量颇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我国著名金融学者、金融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在我国金融学界和金融业界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著作:《加拿大金融市场》《21世纪金融大趋势——金融自由化》《国际金融市场与制度创新》《国际货币制度研究》《风险投资与风险资本市场》等。
3.冀籍经济学家:思想活跃的知名学者
冀籍经济学家可谓人才济济,都是思想活跃的知名学者。
李成瑞曾任国家统计局局长,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关于推广商业合同制、加强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发挥社会主义银行的作用以及搞好财政、信贷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等问题的四本专著,在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上有所创新。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吴承明是北平爱国学生运动领袖之一,足以说明其思想非常活跃。何伟先生学术研究原则是“离经不叛道”。所谓“离经”就是离开传统的排斥商品经济模式之经,“不叛道”即指不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道。何伟先生直到去世前的两个月还耕耘不止,观念超前,见解独到。刘树成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常有新观点。温铁军这位倾情“三农”的经济学家,以他独到的视角、新颖的见解、深刻的思想,言辞犀利,不断为农民的处境大声疾呼。
杰出人物介绍
李成瑞(1921—2017),河北省唐县人。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教授(兼职)。华北联合大学第一期毕业。1937年冬参加敌后抗战,曾任晋察冀边区政府财政处税务科科长、华北人民政府财政部研究室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财政部农业税司副司长、李先念同志秘书、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务院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办公室主任、第七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顾问。1981年起先后受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教授;曾当选为中国统计学会会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并曾当选国际统计学会副主席,是我国首次进入该学会领导机构的统计学家。撰写和主编了经济、统计、人口以及诗词等方面的专著21种(其中与人合著的9种)。发表的专著和论文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全国优秀统计图书奖等奖项,其中两项专著填补了国际人口学领域的空白。2009年,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单位评出的“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主要著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史稿》《广泛地实行合同制度》《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社会主义的银行工作》《财政、信贷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中国人口普查及结果分析》《中国人口地图集》《21世纪统计三大新题初探》《陈云经济思想发展史》《大变化——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情况及其复杂性分析》等。
吴承明(1917—2011),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史专家。1917年出生于河北省滦县。194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46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46年回国。先后担任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专门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东吴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主要著作有:《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等。
何伟(1926—201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开达经济学家中心理事长。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主编、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曾评为“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100位经济学家”之一,享受国家特殊贡献津贴。主要著作有《商品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商品》《中国改革之路研究》《何伟选集》等。
刘树成,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5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河北省武强县。1970年1月—1975年7月在中共山西省偏关县委工作;1975年7月—1978年8月在中共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1978年8月—1981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81年8月—1982年5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2年5月—1998年10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8年10月—200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研究,特别是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研究。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1977—1991年)、第二届(1992—1994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第五届作品奖(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孙冶方经济科学第七届(1996年)、第八届(1998年)论文奖等。
4.晋籍经济学家:影响改革,矢志不渝
晋籍经济学家的最大贡献有两点:一是创建新中国的金融体系,二是推动农村经济改革和工业改革。2005年首届中国经济学奖由薛暮桥、马洪、刘国光和吴敬琏获奖,除江苏籍的经济学家占三位外,就是山西籍的马洪。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为山西籍杜润生获奖。可见,晋籍经济学家是有影响的学术群体,特别是对中国改革发展的决策,影响深远。
南汉宸作为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创立者和奠基者、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奠基人,以筹组中国人民银行为起点,他推动并带领新中国金融事业走上了光明坦途,其功绩彪炳千秋。冀朝鼎作为“卧底”,先后利用担任国民政府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处长等合法身份,为中共提供了许多重要经济战略情报,是我党“潜伏”在国民党高层的经济学家。杜润生是对中国农村改革决策有着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也是中共党内最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之一。他作为农村改革的重大决策参与者和亲历者,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他一直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他多次向中央建言,主张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5年参与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推广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马洪同志长期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及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是在新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之一。他倡导和推动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主张稳健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建立合理经济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对策等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工业方面有着与杜润生一样的改革贡献。卫兴华教授作为经济学界唯一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被誉为中国《资本论》研究权威,在经济理论和经济改革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在我国经济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地位和巨大的学术影响力。晓亮先生也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对经济改革研究造诣颇深,特别是在民营经济研究方面,矢志不渝,成果突出,被誉为中国改革“七贤”(董辅礽、吴敬琏、厉以宁、杨培新、萧灼基、方生和晓亮)之一。林凌先生在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企业改革、政府职能、西部大开发等关系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突出的贡献。
杰出人物介绍
杜润生(1913—2015),原名杜德,山西省太谷县阳邑村人。1932年10月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群众组织抗日反帝同盟会和社会科学家联盟。193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秘书长、中南局军政委员会土改委员会副主任,领导中南地区土地改革。1953年初调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秘书长、国务院农村办公室副主任,参与组织农业合作化。1956年后,历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秘书长、中共中科院党组副书记,1961年主持起草《关于自然科学研究的14条意见》。197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国农村的选择》《中国农村制度变迁》《杜润生文集》等 。
马洪,1920年5月13日生于山西定襄,1936年参加牺盟会。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和副秘书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国家经委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副院长等职。1978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家建委基本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顾问。1985年至1993年任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总干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洪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和研究工作,在经济改革、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战略、工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等研究方面有丰富的成果。他积极倡导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中国国情出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经济结构与经济管理》《试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战略》《中国经济调整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马洪选集》等。
冀朝鼎(1903—1963)山西汾阳人。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4年赴美国留学,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41年回国后,被秘密派到国民政府从事经济工作,成为国民党政府决策层的主要经济智囊,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精彩的“潜伏”生涯。在国民党内,冀朝鼎是孔祥熙的亲信。他是我党在国民党内部钻得很深、接触很广的人。冀朝鼎先后利用担任国民政府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处长等合法身份,费尽心机为中共中央提供了许多重要经济战略情报。代表作品主要是《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经济区域》等,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奠定了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基础。冀朝鼎是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先驱。
卫兴华,1925年生,山西五台县人。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分会主席、《中国人民人学学报》总编辑等职;曾任第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科规划小组成员、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会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2003年,被聘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组和政治经济学编写组的重要成员。2004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批荣誉教授。2019年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著有《卫兴华经济学文集》《政治经济学研究》《我国新经济体制的构造》《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组合论》等。
5.辽籍经济学家:令人瞩目的学术精英
辽赣籍经济学家是令人瞩目的学术精英。
杨坚白同志的一生,坚信马克思主义,淡泊名利,锐意创新,不屈不挠追求科学真理。他是新中国建立以来长期活跃于经济学理论前沿的少数几位著名经济学家之一,在宏观经济理论、统计学理论、生产价格理论和经济改革理论等方面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对我国发展和改革的理论探索产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影响。王珏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经济学的研究和中国改革的探索。对中国经济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探索,使他成为在我国颇有建树和影响广泛的老一代经济学家。王珏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前半生为劳动人民的解放而斗争,后半生则是为共同富裕而耕耘。田雪原自上世纪世纪70年代以来,在人口理论拨乱反正、人口发展战略、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家庭经济与生育、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表了有独到见解和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受到普遍好评和重视。谷源洋长期从事世界经济研究,在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理论与实践、亚太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等方面影响很大。张维达50多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中,辛勤耕耘,开拓创新,在经济学领域取得了具有创造性的学术成就。胡鞍钢在中国国情分析和经济发展等领域已经发展出较为系统的理论和观点,他所撰写的报告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多次应国家部委邀请参与国家长远规划制定和部门咨询。其研究成果不仅为高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且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社会效益。
杰出人物介绍
杨坚白,辽宁本溪人,1911年4月出生,1932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由东北南下重庆参加抗战工作,1941年起在太行山根据地做工业管理工作,1947年在工业管理部门做研究工作;1948年4月后,历任辽西省政府研究室主任、辽西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1951年至1954年秋在东北统计局工作,历任东北统计局秘书长、副局长;1954年调国家统计局,主持国民收入计算和综合平衡工作;1956年调国家计委世界经济研究局副局长、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著有《统计理论基本问题》《统计学理论研究》《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主编《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若干理论问题》。
王珏,1926年生于辽宁省辽中县,1945年10月正式参加革命,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50年8月考入中央马列学院(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53年底留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任教。历任政治经济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历任的行政职务是: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后改为部)室务委员、副主任、主任、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市场经济报社社长等。主要著作:《简明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四十年》《王珏经济文选》《中国的繁荣需要现代企业制度》等。
王积业,辽宁沈阳人。1957年苏联莫斯科经济统计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副博士学位。曾任辽宁大学经济系副主任、辽宁省委研究室副处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等职。主要著作:《宏观经济管理问题》《经济效益新论》《重返关贸总协定后的中国经济》《技术进步的评价理论与实践》等。
张维达,1930年1月生,辽宁省海城市人,1947年10月参加土改工作,1949年12月入东北行政学院银行系本科学习。1953年7月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研究生毕业。后在吉林大学(原为东北人民大学)经济系任教。曾任吉林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暨经济学科分委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经济学与管理学专家组成员、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社科联副主席。代表作《张维达选集》。
6.吉籍经济学家:非同寻常的学术名家
关梦觉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吉林大学经济学科的奠基者之一,并对其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刘鸿儒作为中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一个见证者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从封闭、单一化走向开放、多元化道路的一个设计者、参与者和领导者,对中国金融改革影响颇深。孙尚清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自己培养的著名经济学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威望。在他从事经济研究工作的40年时间里,结合各种现实经济问题,潜心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曹凤岐是国内最早提倡发展股份制和资本市场的学者之一,也是内地首倡建立创业板的学者之一,他曾参与起草《证券法》和《投资基金法》。
杰出人物介绍
关梦觉(1912—1990),满族,教授。吉林怀德(今公主岭)人。193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经济系。曾任北平《外交月报》编辑,武汉东北救亡总会宣传部副部长,河南大学副教授,嫩江省、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监察委员,吉林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吉林省第四至六届政协副主席,民盟第五届中央常委、第六届中央副主席、吉林省委第七届主任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是第三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关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几个问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美国经济危机》。
刘鸿儒,1930年11月生,吉林榆树人。194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为东北行政学院学员、组织干事。1950年任东北人民大学经济系班主任、教员、党总支部书记。1951年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员、党总支部书记。195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研究生班。1953年为东北人民大学经济系教员。1954年在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预备部学习。1955年赴苏联,入苏联莫斯科大学财政学院研究生班学习,任党总支部书记,获经济学副博士学位。1959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银行干部。1972年任财政部办公室副处长、负责人。1977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1980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组副书记,后任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副理事长,1988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89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92年—1995年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著有《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问题》《社会主义信贷问题》等。
孙尚清(1930—1996),17岁中学毕业即参加革命工作,后入中国医科大学。1952年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班学习。1956年考取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博士研究生,1958年10月毕业留所从事经济研究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组副组长、副所长和《经济研究》副主编。其间1973—1982年在国家计委从事研究工作,并参与筹建计委经济研究所。1982—1985年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学术工作的副秘书长、院务委员会委员、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秘书长,主要致力于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工作和全国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工作。1985年10月,任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干事、主任。199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经济与管理》《中国经济的新路》《前进中的中国经济》《论经济结构对策》《长江流域经济》《孙尚清选集》等。
7.沪籍经济学家:令人尊敬的开拓先锋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孕育了顾准、于光远、陶大镛、宋则行等一批经济学家。其中,顾准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堪称中国学者的楷模。
顾准是“市场经济第一人”,是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的开拓先锋。他屡受政治运动冲击,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受到更加残酷的迫害,但他仍坚持独立思考,特别关注民主问题,坚持理想和信念不动摇。顾准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他的著作和思想,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种卓尔不群、独立思考的精神。于光远同志是死不悔改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学术研究中,他独立思考、追求真理、不惟书、不惟上,挥洒自如地著书立说。“人生九十古今稀,学贯两科今更奇,不背初衷坚信念,与时俱进奔期颐。”这是龚育之高度评价于光远学识渊博,学贯“两科”,即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整个学术生涯中,他开拓了许多新的学科领域,尤其在促进中国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方面、在自然辩证法哲学学派的创立与发展方面、在反伪科学方面等等,他是勇敢的开拓者、辛勤的耕耘者。陶大镛、宋则行长期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著述甚多,令人尊敬。高尚全同志长期从事经济体制改革及宏观经济的理论、政策方针与方案的研究及部门经济政策研究工作,是我国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流经济学家之一。
杰出人物介绍
顾准(1915—1974),上海人,中国当代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历史学家。中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顾准于1930年组织秘密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一进社,后转入武卫会。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5月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长、上海市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和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副部长,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财税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1952年的“三反”运动,他受到了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处分。1956年入中科院经济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后,开始研究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问题,最早提出并论证了计划体制根本不可能完全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并写成《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成为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195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在随后的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分子。1962年下放劳动回到经济研究所,受孙冶方委托研究会计和经济,相继翻译了熊彼特和琼·罗宾逊的经济学著作;1965年再次被划为右派,并在随后的文革中,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受到更加残酷的迫害。顾准对经济学、会计学、政治学研究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银行会计》《社会主义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
于光远(1915—2013)1934年由上海大同大学转入清华大学,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兼任延安中山图书馆主任。1941年起从事陕甘宁边区经济的研究工作,后在延安大学财经系任教。1948—1975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55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学部委员。1964年任国家科学委员会副主任。1975年以后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等职。于光远长期从事经济研究工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致力于哲学、社会科学多学科的研究和推进其发展的组织活动,并积极参加多方面的社会活动,担任过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会、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中国技术经济学研究会、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中国太平洋学会等团体的理事长或会长。于光远发表的学术著作与政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7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
陶大镛(1918—2010)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经济系,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2年至1946年历任中山大学讲师、广西大学和交通大学副教授、四川大学教授,1946年至1948年在曼彻斯特大学和伦敦大学从事经济史研究,1949年任香港达德学院教授、香港《文汇报》经济周刊主编,后赴东北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出版总署编译局计划处处长,《新建设》月刊主编,并兼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1954年调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会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陶大镛长期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著述甚多,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主要有:(一)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问题,他曾在留英期间撰写了《战后东欧的经济改造》(1948年中华书局版)和《新民主国家论》(1948年世界知识社版)等论著,全面介绍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在社会经济改造方面的成就,对于正在争取解放的各界人士认识新中国的前景起了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撰写了《人民经济论纲》,对《共同纲领》所规定的人民经济各项重大决策,从理论上作了阐述。(二)在世界经济方面,他是我国从事这项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世界经济讲话》和《世界经济与独占资本主义》等,居于我国最早问世的一批世界经济学著作之列,他系统地阐述了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方法以及世界经济的基本问题和发展趋势,为这一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三)在《资本论》研究方面,他一直运用《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新中国成立前夕著有《战后的资本主义》,新中国成立初期著有《什么是帝国主义》《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法则》等。(四)在经济思想史方面,他也有深厚的造诣,写过许多文章,主要著作有《亨利·乔治经济思想述评》《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等,主编《外国经济思想史新编》《马克思经济思想史》等。
8.苏籍经济学家:独占鳌头的学界群英
江苏是诞生经济学家最多的地方,可谓中国经济学家的摇篮。在已知的九位百岁经济学家中,除马寅初(1882—1982)、骆耕漠(1908—2008)、杜润生(1913—)、杨敬年(1908—)、袁宝华(1916-2019)外,陈翰笙(1897—2004)、薛暮桥(1904—2005)、秦柳方(1906—2007)、周有光(1906-2017)均为江苏人。其中周有光112岁,是“汉语拼音之父”,是我国目前为止最长寿的经济学家。陈翰笙不仅是最长寿的经济学家之一,也是钱俊瑞、薛暮桥、孙冶方、秦柳方等经济学家的引领者,被誉为“当代经济学家之父”。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经济学界又产生“无锡现象”。无锡籍的经济学家有陈翰笙、薛暮桥、孙冶方、钱俊瑞、浦山(浦山祖籍系无锡)、秦柳方六位大家。尽管他们都已离世,但以孙冶方为代表的无锡经济学家群体其理论贡献和探索精神依旧影响着新生代的理论工作者。范剑平和赵锡军无疑就是无锡籍的新代表。
提到苏籍经济学家,不能不提刘国光、吴敬琏、厉以宁、周小川、周叔莲、华生。2005年首届(只办过一届)中国经济学奖薛暮桥、马洪、刘国光和吴敬琏获奖,除山西籍的马洪外,均为江苏籍的经济学家。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为杜润生获奖,厉以宁、吴敬琏、周小川、郭树清分获第二、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华生、田源、张维迎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马建堂、周叔莲、江小涓获第五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黄达获第六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除山西籍的杜润生,河南籍的田源,陕西籍的张维迎、江小涓,山东籍的马建堂、天津籍的黄达,内蒙古的郭树清外,其他均为江苏籍的经济学家。可见,江苏是我国经济学家诞生的人才重镇。苏籍经济学家的最大特点是,学术大家多、学术常青树多,学术成就最突出,对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影响最大。
杰出人物介绍
陈翰笙(1897—2004),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农村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早年留学美国、德国,1921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24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任教期间,经李大钊介绍参加革命。1927年李大钊被捕后被迫出走苏联。1928年回国后,曾在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担任领导工作。1933年发起成立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次年该会成立后任理事长。1934年后,先后在日本、苏联、美国从事研究和著书工作,并在纽约任《太平洋季刊》副主编。1939年回到香港,主编《远东通讯》,并帮助宋庆龄等创办工业合作国际委员会,任执行秘书。1942年后,曾在印度做研究工作,在美国任大学教授和霍普斯金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后历任外交部顾问,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印友好协会副会长,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名誉顾问,大百科全书编委会副主编,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建设》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世界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亚洲团结委员会副秘书长,中亚文化协会理事长,中国国际文化书院院长。是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美国垄断资本》《印度莫卧尔王朝》《一九四九年前西双版纳土地制度》《中国农民》《四个时代的我》。
薛暮桥(1904—2005),原名雨林。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至1942年在新四军工作,任新四军教导总队训练处副处长,写了通俗著作《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成为培训新四军干部的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秘书长兼私营企业局局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全国物价委员会主任,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总干事。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著有《中国农村经济常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我国物价和货币问题研究》《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管理经济》《当前我国经济若干问题》等。
孙冶方(1908—1983) 原名薛萼果。1923年在无锡俟实学堂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底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从事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同年11月受党组织派遣,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9月回国后从事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积极参加组织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并编辑《中国农村》杂志,以孙冶方笔名发表了许多具有马克思主义观点的中国农村经济论文,在理论战线上对托派及王明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斗争。新中国建立后,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上海财政经济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院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1977年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顾问、名誉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1982年9月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资本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法权”》《关于改革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几点意见》《社会主义经济论》《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社会主义的若干理论问题》《孙冶方选集》《中国社会性质的若干理论问题》。
钱俊瑞(1908—1985)生于无锡县鸿声里(今无锡市锡山区鸿声镇),1927 年毕业于江苏省第三师范学校,1929年在陈翰笙领导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中,他撰写了《中国农村经济现阶段性质之研究》、《中国地租的本质》等多篇论文。1936年,钱俊瑞出版了《怎样研究中国经济》一书,他在书中强调指出,研究中国经济应遵循唯物主义认识论,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得出结论。1940年,他进入解放区,先后担任了中共中央华中局文化委员会书记、新四军政治部宣教部长。抗日胜利后,奉调至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工作,并任新华社北平分社社长兼总编辑,后回延安,先后任中共中央秘书、《解放日报》社论委员会主任、华北大学教务长。新中国成立后,钱俊瑞先后任中共教育部党组书记、教育部副部长,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中共文化部党组书记、文化部副部长。1978年,他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领导制订了《1978—1985年全国世界经济学科发展规划草案》,筹建了世界经济资料中心,发起成立了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被选为这个学会的会长。钱俊瑞这时已年逾古稀,身体在“文革”中又遭受严重摧残,但他抱着“抢时间多做工作”的目的,不顾年老多病,领导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展对世界经济的研究。他还时常奔波于国内外,参加有关世界经济的学术活动,对世界经济进行调查研究,撰写发表了多篇有关世界经济的论文,主编了《世界经济概论》和《世界经济年鉴》,出版了《论对外开放》《论改革》等专著。
9.浙籍经济学家:学术人品皆典范
浙江也是诞生经济学家最多的省份之一。马寅初、骆耕漠都是百岁的老经济学家。沈志远、徐雪寒还是早年入党的老党员,资历较深。蒋学模一生从教,令人尊敬。戎文佐身残志不残,被誉为经济学界的“独臂将军”。千家驹这位在“两会”上“敢言”的经济学家,以“社会的良知”让人肃然起敬。董辅礽作为当代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一生正气、一身骨气、一股锐气,成为永恒的记忆。戴园晨、赵人伟、桂世镛等,学术成果突出,影响较大。
在浙江籍经济学家中,马寅初无疑是我国早期经济学家的一座丰碑。马寅初1906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面对当局利用时局混乱,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大发国难财,马寅初拍案而起,写文章,做演讲,揭露当局贪污腐败,抨击战时经济,呼吁征收国难财者的财产税,而罹罪被捕。他不畏强暴,不顾安危,积极投身反内战、反独裁的民主运动,表现了一个民主战士的铮铮铁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部《新人口论》将马寅初推到学术人生的顶峰,他为维护学术尊严的非凡勇气和高尚品德,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学家和民主斗士。方显廷是最早用西方经济学方法研究中国现实经济的学者之一,是与何廉、马寅初、刘大钧齐名的民国时期的四大经济学家之一。他开创了用计量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先例,撰写了许多中国经济研究方面的专著和调查报告,并编辑了大量的中国经济资料。董辅礽是浙籍经济学家的又一座丰碑。早在50年代和60年代,他就提出了关于再生产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成为早期中国经济成长论的代表作品。改革开放以后,董辅礽以敏锐的洞察力、超常的理论勇气,敢为天下先,在经济学的多个领域内,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推动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取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乌家培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日本大阪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是我国数量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
杰出人物介绍
马寅初(1882—1982)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教育家。1916年至1927年在北京大学任教,先后担任经济系教授、系主任和教务长。抗日战争爆发不久,马寅初受聘于重庆大学,并任商学院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马寅初担任重庆大学教授,后又到上海担任中华职业学校教授,上海工商专课学校教授。1948年底,借道香港,转赴北京,参加新中国的筹建。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9月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0月被任命为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12月出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5月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在1957年3月召开的最高国务院会议上,马寅初就“控制人口”问题发表自己的主张。1960年1月被迫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1963年又被免去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职务。1979年9月,在马寅初98岁高龄时,党组织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同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11月《新人口论》正式出版,1980年8月,被选为全国人大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81年2月,被推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
方显廷(1903—1985),宁波人。1921年赴美留学,先进入威斯康星大学学习,随即转入纽约大学;1924年获得纽约大学文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嗣后进入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任教于南开大学,教授经济史课程。1931年南开经济研究所正式成立,方显廷在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方显廷在南开大学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著,为后来经济学界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史、思想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与马寅初、刘大钧、何廉齐名的四大经济学家之一。方显廷教授1946年赴上海中国经济研究所任执行所长。1947年底,受聘参加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工作,任经济调查研究室主任。1968年退休后应新加坡南洋大学之请,重返教学第一线。1971年退休,为该校首席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农村经济之复兴》(1938)、《中国经济之症结》(1938)等。
沈志远(1902—1965),经济学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2月,受中共上海组织派遣,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劳动大学学习。1931年12月回国,曾担任社会科学家联盟(社联)常委。1933~1938年先后在上海暨南大学、北平大学(今北京大学)法商学院、西北大学任教授,同时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述和翻译。其成名之作《新经济学大纲》于1934年出版,他翻译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于1936年出版。同年,在上海参加救国会。抗战期间任生活书店总编辑,并主编季刊《理论与现实》。1944年9月,以救国会成员身份经沈钧儒、马哲民介绍参加民盟。1949年6月被选为《共同纲领》起草小组成员,同年 9月21日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初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出版总署编译局局长,被聘为中国人民银行顾问。1951年调上海,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参事室主任、文教委员会副主任。10月民盟上海市支部举行第一次盟员大会,被选为主任委员。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4个学部,当选为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6年初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筹备主任,后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65年1月被打成右派,后自杀。主要著作有《计划经济学大纲》《新经济学大纲》《近代经济学说史纲要》《雇佣劳动与资本》等。
董辅礽(1927—2004)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教授。1946年入武汉大学经济系,1950年毕业。1953年赴苏联学习,1957年获苏联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硕士、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武汉大学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同时为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委,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委。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1988—1998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再生产和国民收入问题》《大转变中的中国经济理论问题》《论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董辅礽选集》《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等。
10.皖籍经济学家:高尚无私成就辉煌
皖籍经济学家的学术成就很辉煌,宋涛就是典型代表。宋涛同志从教70多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宣传和普及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为新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和经济学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付出了毕生心血,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的宗师和泰斗。汪海波研究员主持过多个国家和部委的重点项目研究工作,主持过数个经济管理、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研究报告和发展规划的撰写工作。他于1984年和1986年分别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和论文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施正一教授学术研究范围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民族学以及理论思维科学。他提出并倡议创建了“民族经济学”新学科,提出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差距”及“加速发展”的战略思想。于祖尧1979年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文,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范畴,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卸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李扬,凭其论文集《改革大思路》、专著《财政补贴经济分析》、论文《中国城市土地使用与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管理》四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李稻葵长期关注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致力于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炼相关的现代经济学理论,他的学术观点对经济发展颇有影响。
杰出人物介绍
宋涛(1914—2011),安徽利辛人。1939年参加新四军。后入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学习。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教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政治经济学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同,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第一届执行主席,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北京市经济学总会第一届副会长、第二届会长。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资本论〉与当代中国经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全书》《市场经济体制与问题探索》《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等。
吴象,安徽休宁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入党。曾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新华社、《人民日报》记者和编辑,1948年奉调筹备山西日报,后任《山西日报》总编辑,中共山西省委、安徽省委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后任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象曾担任万里的秘书,是协助万里在安徽推动改革的著名农村经济学家和“三农”问题资深专家之一,先后出版了《阳光道与独木桥》《昔阳到凤阳》《中国农村改革实录》等著述,不遗余力地推进中国农村改革,为我国农村改革做出过有益的贡献。
周升业(1928—2015)早年就读于中央大学经济系和北京大学经济系,1952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货币银行学专业研究生班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从事金融学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新中国金融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历任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兼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金融市场发展中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储蓄研究会副主任等。周升业教授是新中国金融学科体系的主要建设者,是新中国货币金融理论的先行者,研究领域涉及信贷资金运动、货币流通、国际收支和金融体制改革等。多年来,他始终奋战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先后撰写学术专著、辞书三十余部,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他撰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与《对外开放下金融运行》分别获得1992年全国高校金融类优秀成果二等奖和1995年全国高校金融类优秀成果一等奖,是“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汪海波,1930年9月24日生,安徽宣城县人。1953年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56年以后,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和中国科技大学经济学组任教。1981年以后,曾任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经济管理》主编。1995年10月退休以后至今,继续担任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年鉴》总编辑,并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和教学顾问。还担任过法国桥路学院国际商业硕士班委员会委员,美国名人传记协会顾问,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顾问。他于1984年和1986年分别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和论文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主要代表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工业经济效益问题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经济史(1949.10—1998)》等。
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佛里曼经济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85年至1986年为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HIID)访问学者。1992年至1999年任美国安娜堡密西根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并兼任该校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1997年至1998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国家研究员,从事中国经济改革的制度变迁研究。1999年至2004年受聘为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并任该校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美国经济评论》《欧洲经济评论》《比较经济学》《兰德经济学》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11.赣籍经济学家:造诣精湛建树多
赣籍经济学家的学术造诣很精湛,郭大力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郭大力在大学学的专业是化学和哲学。在杭州结识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后,两人共同翻译《资本论》。他呕心沥血,甘愿清贫,不怕寂寞,一心做学问。他翻译《资本论》不仅仅依据德文版,而且还参照了两种英文译本和两种日文译本。他对翻译所确定的原则一是要准确,二是要原汁原味,尽量做到语言流畅,通俗易懂。《资本论》1—3卷中译本终于在1938年第一次以它的全貌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郭大力的严谨、极其严肃的认真,反映出他学术造诣的精湛和崇高的治学精神。夏振坤作为“中部崛起”的首倡者,在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诸领域均有突破和建树。黄范章年已八旬,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依旧活跃在经济理论界的舞台上。吴晓求、易宪容也是贡献突出的中青年经济学家,尤其是在金融专业方面建树颇多。
杰出人物介绍
郭大力(1905年—1976年),1923年入厦门大学学习化学,后转学上海大夏大学攻读哲学,并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30和40年代,除从事著译外,还在广东文理学院,厦门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共中央马列学院,高级党校任教。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除《资本论》外,他翻译的主要著作还有:李嘉图的《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亚当·斯密的《富国论》、伊利的《经济学大纲》、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穆勒的《经济学原理》和《穆勒自传》、洛贝尔图斯的《生产过剩与恐慌》、朗格的《唯物论史》等。另著有:《西洋经济思想》《凯恩斯批判》《〈帝国主义论〉讲解》《关于马克思的〈资本论〉》《恩格斯传》《生产建设论》等。
钟契夫(1925—2008)原名钟西萍,江西萍乡人,1944年于江西萍乡中学高中毕业,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1948年入解放区华北大学一期政治十六班,毕业后留校。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任国民经济计划系教员,成为新中国培养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学科首批教师之一。他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荣誉教授。生前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投入产出学会顾问,中国数量经济学会顾问。
夏振坤,江西九江人。1950年毕业于原湖北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农经系;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研究生毕业后回华中农业大学任教。1984年调湖北社会科学院,曾任院长兼党组书记。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首任院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社科院学术顾问、研究员,省高级专家协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经济发展与改革和区域经济,主讲课程是中国经济专题,在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诸领域均有突破和建树。主要著作有:《中国农村经济学概论》《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探讨》《论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与改革的理论探索》《中国改革与农业国发展》《绿色革命之路——大国的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发展经济学新探》《改革:通向发展之路》《发展经济学概论》《中国跨世纪再就业工程》。
黄范章,原籍江西省宜黄县,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80—82年赴美国哈佛大学进修和考察。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82—198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执行董事(1985—1986),美国密执安大学客座研究员(1987—1988),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中心(后改为宏观经济研究院)副主任(1988—1995)。先后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与博士生导师(国际金融)、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兼职教授。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亚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研究领域涉及:西方经济理论、国际经济以及我国经济改革等三领域。主要著作:《瑞典福利国家的实践与理论》《黄范章选集》《外国市场经的济理论分析与实践》《跨世纪的中国改革开发与国际环境》等。
12.闽籍经济学家:蜚声学界的探索大家
闽籍经济学家在中国经济改革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企业改革到对外开放,都有闽籍经济学家的贡献,是蜚声学界的探索大家。
陈岱孙从事经济学教育七十年,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才。他教书治学皆以正直为先,始终强调对西方经济学不能“述而不批”。先生把自己一生的关注焦点凝聚在教书治学上,学术思想很新,能及时了解各种动态,对经济形势和未来都有很正确的理解和分析。陈岱孙教授学识之渊博,教学艺术之高超,素享盛誉,是一位杰出的道德、文章堪称楷模的德高望重的经济学界宗师。蒋一苇从1978以来一直活跃于经济改革的理论探索和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为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日以继夜、孜孜不倦、不遗余力地进行工作。他的一系列论著和观点,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童大林在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时,积极组织、领导拟订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方案,筹划和指导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为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林子力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便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研究,对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他著述颇丰,研究也极深入。其市场经济三大阶段理论和新价值论、劳动商品性理论、产权社会化理论构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改革开放以来,方生的名字一直活跃在中国经济学界 ,其论著尤其是关于对外开放的问题的精辟论述,频频见诸于报刊。他涉及市场经济、特区经济、台湾经济和对外经济开放等诸多方面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杰出人物介绍
陈岱孙(1900—1997),原名陈总,1900年10月20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1918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2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192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赴英、法、意等国作短期考察和研究。1927年任清华学校大学部经济系教授。1928年起任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和系主任,次年起又兼任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抗日战争期间历任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商学系主任。1952年任中央财经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第一副院长。1953年以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经济系主任等职。他还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曾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经济学会顾问、《经济科学》杂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等。陈岱孙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说史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成就。
童大林(1918—2010),1934—1937年在厦门、参加地下革命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2月由香港奔赴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青年工作、农村工作、宣传工作等。1938年起,在中央青委、陕甘宁边区青救会工作,任延安市青联副主席。1939年任西北青年战地工作团第五团指导员,赴晋东南根据地。1941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6年赴东北,参加土地改革,任过区委书记、区长、中共青冈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48—1954年任《黑龙江日报》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处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秘书长。1960年倡办北京景山学校。粉碎“四人帮”以后,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党组成员;国家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2年,童大林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他是中共十二届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体改研究会顾问,中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著有《在历史的转折中》《春雨行》《黄金国土》等。
蒋一苇(1920—1993),原名蒋炜,福建省福州市人, 1920年2月14日出生于武汉市。1944年底,蒋一苇到重庆参加了中共南方局领导的民主青年活动。1949年3月,蒋一苇奉命调到北京主编《科学技术通讯》杂志。1978年9月,蒋一苇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先后任副所长、所长、并兼任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中国经济年鉴》总编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管理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副校长。1979年,提出了“企业本位论”的观点,闻名国内外。1985年,任重庆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改革》杂志主编、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经济管理研修中心基金会会长兼研修中心管委会主任、深圳无线电工贸公司企业委员会主任。1988年,被选为全国七届人大代表、七届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
林子力(1925—2005),男,汉族,福建连江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学家,劳动商品化理论创立者。林子力1948年在香港任《华商报》增刊《世界展望》编辑,并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兼职。1949年到北京,曾任《学习》杂志编辑,以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物价委员会、国务院研究室等单位工作。并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室务委员、研究员,兼任理论组组长,并在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学术团体兼任教授和顾问等职。主要著作:《社会主义经济论——论中国经济改革》(第1—3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1986、1994年出版)等。
13.鲁籍经济学家:亦博学亦魅力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孕育了一批博学多才、纯真质朴的经济学家。苏星、谷书堂、赵靖就是鲁籍经济学家的突出代表。
赵靖先生作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学贯中西的他六十年如一日在思想史学术领域辛勤耕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还原历史,即使在病重时期仍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和甘于奉献的人格品质。苏星同志在长期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风格和治学特点。他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开阔的视野,创造性地进行研究,追求和坚持真理,独立思考;他善于发掘具有价值的新材料、提出新观点,在国内外理论界、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他才华出众,博学多识,既有文学历史的知识底蕴,又有经济科学的理论功底;他的道德文章广为人赞,充分体现了一个理论大家的风范。胡锦涛曾对苏星同志做出高度评价:“政治坚定,作风正派,为人宽厚,治学严谨。”谷书堂在长达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著作丰富,理论建树颇多。迟福林、马建堂、韩俊、刘伟等是目前活跃于经济学界前沿的代表人物,对学问的追求非常执著。鲁籍经济学家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对学术的不断探索,必将对中国经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杰出人物介绍
赵靖(1922—2008)于1941年由济南齐鲁中学毕业,保送进入燕京大学经济系;1945年大学毕业考入南开经济研究所研究生,1947年研究生毕业,并在南开大学任教;1948年到燕京大学任教,并开始系统学习、研究和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课程,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担任教授、博导。赵靖最初致力于财政学、经济学原理及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半个世纪以来则重在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历任学会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作为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他为学科和学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他还担任中国民主同盟等工作,先后任北京市政协常委和全国政协委员。他论著等身,桃李遍天下,主要代表作《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合著)、《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讲话》、4卷本《中国经济思想通史》(任主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续集》以及《赵靖文集》等。
苏星于1946年考入华北联合大学,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月至1959年4月,苏星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先后担任校刊编辑,经济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教师、副主任、主任、副教授。1959年4月,苏星同志调任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编辑部副主任。1961年2月至1966年5月,任《红旗》杂志社经济组副组长、组长,其间,他对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星同志恢复《红旗》杂志社经济组组长职务;1979年12月任杂志社经济部主任;1982年8月任杂志社副总编辑;1987年8月开始主持《红旗》杂志社工作。1988年,苏星同志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兼《求是》杂志社总编辑。1989年10月,分管党校教学工作,兼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编委会主任,并担任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苏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他还担任过中国城市住宅问题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国情研究会顾问,中国价格学会顾问,中国计划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等。苏星著述甚丰,主要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国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文集》《计划·市场·价格》《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及其发展》《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理论与实践》《我国城市住宅问题》《苏星选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研究》《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外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苏星自选集》《我的理论生涯》《新中国经济史》等。
谷书堂于1946年考入南开大学经济学系,195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一直在南开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经历了多次历史磨难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任命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第一副所长并主持工作。1983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重建后任首任院长并兼任经济研究所所长,直至1994年、1995年先后辞去上述任职。1987—1991年曾任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执行主席。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各个阶段中的作用及其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社会主义价格形成问题研究》《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探讨》《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经济和谐论》《中国市场经济的萌发与体制转换》《社会主义经济学新论》等。
常修泽于1979年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从事经济理论研究。1990年晋升为教授。曾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常务副所长。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担任全国高校经济学学科专家评议组成员。1995年调入北京,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97年被南开大学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外企业集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组长。主要学术著作:《资产重组:中国企业兼并研究》《现代企业创新论——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研究》《产权交易理论与运作》《中国企业产权界定》《中国:“换体”的革命》等。
迟福林于1977年—1984年在国防大学政治部任宣传干事、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教员;1984年—1986年在中央党校理论部攻读硕士学位;1986年—1987年在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工作;1988年—1993年任海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和海南省体制改革办公室的主要负责人;1991年至今,历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执行院长、院长。现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
14.豫籍经济学家:富于智慧,与时俱进
王梦奎是一位严谨、睿智且有独到见地的经济学家。他先后担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几乎年年主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经济学家,也是中共十六大报告中经济部分的主要执笔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经济理论素养深厚,见解独到,与时俱进,赢得朱镕基和温家宝两任总理的高度信任和尊重。袁宝华熟悉中国经济情况,从实践到理论有较系统成熟的见解。他一贯主张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讲求实效,尤其重视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力主经济建设要走出中国自己的新路子。郑新立曾在原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计委工作,多次参加中共中央全会、《政府工作报告》和“八五”、“九五”、“ 十五”、“十一五”规划的起草工作。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在计划和投资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中长期发展政策等领域,都有较深的研究和独到见解。曹远征是从扎根西北地区十几年到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个经济学博士,从中国经济改革研究院副院长到受聘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不仅有着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还有极为丰富的市场实践经历。已经80岁的李成勋,在他的生命旅途中明显地贯穿着两条线:一是干经济、学经济、教经济和研究经济的一条线;一条是学习马列、信奉马列和坚持马列的一条线。但是始终不忘学术创新。
杰出人物介绍
王梦奎,男,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先后供职于《红旗》杂志编辑部和第一机械工业部。1979年2月至1987年9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室、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工作,任研究员、经济组副组长。1987年9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1990年7月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党组成员。1995年5月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党组书记。1998年4月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7月卸任。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中央委员。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研究,参加过党和国家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主要著作:《论反对官僚主义》《我国经济建设中的若干原则问题》《农村经济概说》《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论厂长负责制》《王梦奎选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对策》、《中国经济的回顾和展望》《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等。
郑新立,男, 1945年2月12日生, 河南唐河县人。1945年2月生,经济学硕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曾在原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计委工作,曾任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1969年8月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1970—1978年在邯郸冶金矿建指挥部任技术员、副科长、副处长。1978年8月—1981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专业获经济学硕士。1981年8月—1987年12月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经济组任处级调研员、副组长。1987年12月—1990年7月在国家信息中心任副总经济师。1990年7月—2000年6月任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计委新闻发言人、副秘书长。2000年 6月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09年4月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论抑制通胀和扩大内需》《论新经济增长点》《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等。
曹远征,1954年生,男,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人民大学经济系,是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曾任中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外经济体制司比较经济体制处处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比较经济体制研究所副主任。兼任中国人民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美国南加州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等。主要著作:《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发达与不发达关系》《改革:我们面临的挑战与选择》《东亚崛起的奥秘》《中国经济:面向未来的发展与挑战》《面向2020年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民营化:中国的经验》《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等。
15.鄂籍经济学家:学术创新著称于世
鄂籍经济学家的学术贡献是学界公认的,主要体现在学术大家多,学术创新多。
学术大家首推张培刚,他是从“将军县”——红安走出的经济学大师。1947年,张培刚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专业最佳论文奖“大卫·威尔士奖”,该文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部以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为主题的专著,并在农业国工业化问题上提出许多独到而精辟合理的观点,后该文被收入《哈佛经济丛书》,这本书使他斐声于西方经济学界,也使他成为世界上最早从历史上和理论上比较系统地探讨农业国工业化问题的经济学家,被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1989年,张培刚写的《发展经济学往何处去》一文,是发展经济学理论第二次创新,“发展经济学之父”名至实归,也使张培刚成为中国经济学家在全球经济学界的创新典范。王亚南首次全译《资本论》,和郭大力用10年心血,克服重重困难,于1938年出版马克思伟大著作《资本论》三大卷全译本,是马克思经济学说在中国系统传播的里程碑。他与其子王洛林同为经济学家,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父子经济学家”。刘再兴作为知名生产力布局专家,是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熊映梧生始终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潮头,进行不断的具有前瞻性的理论创新,是我国生产力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蒋硕杰是首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的华人经济学家(1982年)。可以看出,创新是鄂籍经济学家的学术追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杰出人物介绍
张培刚(1913—2011)1934年武汉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后即被选送到前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事农业经济研究工作;1941年考取清华庚款留美公费生;1941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并于一年后转入文理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经济学学位,1943年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哈佛期间,师从熊彼特、张伯伦、布莱克、汉森、厄谢尔、哈伯勒等大师,深入学习和研究当时世界最前沿的经济学理论。1946年张培刚回国,担任母校武汉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1948年任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顾问及研究员;1949年再次回国,继续在武汉大学经济系担任系主任;1951年秋至次年夏在北京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53年调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任建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兼基建办公室主任;文革结束后,张培刚在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成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兼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外国经济学会名誉会长、中美经济合作学术委员会中方主席,中华外国经济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作者:《清苑的农家经济》《广西粮食问题》《浙江省粮食之运销》《农业与工业化》《新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张培刚选集》等。
王亚南(1901—1969)生于湖北省黄岗县。王亚南原本修教育,1923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北伐军。大革命失败后,王亚南流落杭州,结识了郭大力。1932年,两人合译的李嘉图的《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问世。翻译这本西方古典经济学经典使他们一举成名。当时郭大力26岁,王亚南30岁。1935年王亚南与郭大力正式着手翻译《资本论》。1938年《资本论》三卷全译本由读书生活书店出版。1945年,王亚南出任厦门大学经济系主任兼法学院院长。不久厦大成为当时中国“东南学运的民主堡垒”,王亚南是其中的主将。1950年,王亚南被任命为厦门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成立时,他当选为学部委员、常委。王亚南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王亚南文集》五大卷,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教育家所走过的道路,他是一位译著丰富的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主要有四个方面:首次全译《资本论》三大卷;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的开拓者之一;关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的理论研究;首倡“中国经济学”概念。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概括王亚南的两大成就:“一是翻译《资本论》和以此为武器研究中国;二是为厦门大学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熊映梧(1929—2003),湖北松滋人。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进入华北大学学习;1956—1957年在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师资班学习;1962—1968年到中国人民大学《资本论》研究班进修;1978年评定为黑龙江大学经济学副教授;1982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荣获“国家级有突破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历任黑龙江大学经济系主任、经济研究所所长,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兼经济学院院长,黑龙江省经济学会第四届会长兼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等。主要著作有:《<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生产力经济学概论》《理论经济学若干问题》《生产力经济学原理》等。
陈栋生1935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应城市,著名区域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学术委员,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先后承担、主持了《“七五”和后十年(1990—2000年)中国生产力布局战略研究》《九十年代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等国家重大课题和一系列地区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撰写和主编了《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等十余部学术著作。
刘再兴,1926年生,湖北新洲县人。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经济地理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经济地理科学与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产业发展规划协会”理事、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他于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地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后长期从事经济地理、生产布局的教学科研工作,是我国区域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1955年开始侧重于中国工业布局研究,1980年开始又侧重于研究区域经济、国土规划。他先后出版了《中国工业布局学》《中国经济地理概论》《生产布局学原理》《区域经济学》《黄土高原地区工业发展与工矿区、城市合理布局》等著作。
张晓山生于1947年10月27日。原籍湖北蕲春。是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胡风先生之子。1979年9月—1982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研究生,1982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1993年任研究所副所长,1996年任研究生院农业经济系博士生导师,1997年1月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7年5月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生院农业经济博士生导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主要著作:《中国农村改革二十年》《中国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探析》《走向市场:农村的制度变迁和组织创新》等。
贾康于1954年7月出生。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北京经济学院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2年入财政部科研所研究生部,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5—1998年于财政部科研所完成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博士学位。1985年至今在财政部科研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科研所副所长、所长。现任民间智库——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主要著作:《财政本质与财政调控》《转轨时代的执著探索——贾康财经文萃》《财政与发展》《转轨中的财政制度变革》《中国财政50年》《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型时期中国金融改革与风险防范》《世界贸易组织与财税政策》《地方财政问题研究》《科技投入及其管理模式研究》《我国住房改革与住房保障研究》等。
16.湘籍经济学家:远见卓识誉学界
湘籍经济学家是了不起的学术群体,从何廉到成思危,从刘涤源到曾启贤,从尹世杰到杨小凯,都是成就不凡的学术大家,卓炯更是享誉九州的代表人物。
何廉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与马寅初、刘大钧、方显廷齐名的四大经济学家之一,被誉为“在国内最早引入市场指数之调查者”和“我国最早重视农业的经济学家”。卓炯是我国最早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论者,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预言家,他提出的理论一再被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所证实。卓炯早在1961年就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紧接着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经验证明,卓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正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超前于经济改革实践约30年。成思危在1998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被全国政协列为“一号提案”,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掀开了中国风险投资大发展的序幕,他也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刘涤源和曾启贤一生从教,桃李满天下。“西北王”何炼成,数十年来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我国培养出张维迎、魏杰、刘世锦等一批中青年经济学家,成就卓著。以陈志武、邹恒甫和刘尚希为代表的湘籍学子,已经成为目前我国青年经济学家的主力,是拥有“60后”经济学家最多的省份。
杰出人物介绍
卓炯(1908—1987)1908年生于慈利县,1931年考入中山大学教育系,后转入社会系,攻读政治经济学,受业于王亚南、何思敬、邓初民、周谷城、杨东莼等进步教授,为后来的学术生涯打下基础。1935年获社会学学士。同年秋入广东学海书院,攻读研究生,研究明史。1936年至1938年,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广东民族抗日先锋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回中山大学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与王亚南共同钻研《资本论》。1950年5月任南方大学第一部主任。1953年任中共华南分局宣传部学习室副主任,后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处长,致力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先后写出《政治经济学学习提要以《十大经济政策解说》等专著,提出计划经济的基础是商品经济和商品价值规律。1958年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1960年,任广东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编写组副组长,在他起草的前言中阐发了物质利益的原则,因而被撤销副组长职务。1961年写了一组关于商品经济的论文。“文化大革命”中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修正主义”的帽子,受到批判和凌辱。1973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恢复,他任副所长兼经济研究室主任。1979年,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他任副院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讨。1979年4月,他向无锡全国学术会议提交《破除产品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的论文。1980年夏,写了《把产品经济体制改造成商品经济体制》,明确指出:“当前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要有利于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写了《试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试论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等论文。主要论著有《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政治经济学新探》《〈资本论〉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扩大商品经济论》等。
成思危(1935—2015)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经济学家。他广泛涉猎、深入研究管理科学和经济问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他致力于研究中国改革与发展问题,努力探索阐释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发展规律,积极推动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在他积极倡导下,成立了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他还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华东理工大学名誉校长,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并被聘任为世界经济论坛中国事务顾问委员会主席和国际金融论坛主席。他通过深入调研,多次就股市健康发展、全球金融危机及对策、青藏铁路后续工作、管好用好外汇储备、廉租房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受到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高度评价,为中共中央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出版了《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成思危论金融改革》《成思危论风险投资》等专著10多部,主编《中国改革与发展问题应急研究丛书》等多种书籍,发表论文300余篇,在国内外经济界享有崇高声誉。
刘涤源(1912—1997)1931年考入长沙市一中高师部。193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42年至1944年,任重庆大学商学院讲师,讲授货币与银行等金融课程。194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专攻西方经济理论。1947年学成归国,回母校武汉大学经济系执教,任教授数十年。他是中国研究西方凯恩斯主义的著名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也颇有造诣,有所建树。50年代,开始研究“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运转”课题,撰写数万字的研究报告,1956年参加武汉大学第一次科学讨论会,受到《经济研究》、《学术月刊》等全国性刊物的青睐。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身处逆境,仍坚持对学术的追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改正,重新回到武大经济系执教,继续从事原来的课题研究,与陈恕祥教授合作完成《垄断价格机理研究:垄断价格机理的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1996年由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该书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作了补充和发展,弥补了国内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不足,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何炼成于1947年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在名师指导下,他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中外经济理论,为日后深入开展中西方经济思想打下了基础。1951年8月大学毕业,奔赴西北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兼博士生导师。何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高等教育专家,从事数学和科研工作近半个世纪,除“文革”10年外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先后讲授过7门课程,受业学生近万人,其中博士生65多人、硕士生500多人,本科生5000多人。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全国各地,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重视,大多数已成为骨干,成为各级领导,有的成为全国著名的中青年经济学家。代表作品:《何炼成选集》《何炼成文集》。
尹世杰(1922—2013)194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经济系,留校任教,并参加了地下党的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武汉大学经济系主任,湘潭大学政治系主任、经济系主任、消费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消费经济学创始人。尹世杰教授第一个把消费经济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研究,出版第一本系统研究消费经济的专著《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获第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一个招收消费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办第一个消费经济研究所,创办第一家消费经济专业刊物《消费经济》杂志。
17.粤籍经济学家:思想前卫,成就非凡
粤籍经济学家思想前卫,都取得了非凡的学术成就,堪称大家。
陈锦涛1901年赴美留学,后进入耶鲁大学学习经济学,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费雪,1906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济学博士。许涤新的一生,深深地刻下了中国革命现代史的烙印,他的学术生涯可以说是“熔革命家与理论家于一身,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杨培新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的十六字改革方针,“使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由传统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以赢利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契约关系,他的承包制理论也成为中国上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剂灵丹妙药。”林少宫是我国计量经济学奠基者之一,他从教50多年来,桃李遍天下,不少学生在世界经济学家排名中进入前500名,被经济学界称之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家群现象”。张卓元是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他不仅默默无闻地参与中央重要文件起草工作和国家重大经济政策的咨询工作,而且还致力于经济改革中一些重大问题研究,敢于直抒己见和淡泊名利的学风与做人风范,令人敬佩。萧灼基教授于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产权制度、金融证券、涉外经济等研究领域,发表了一系列创新观点,颇具影响。金融证券市场是萧灼基教授近年主要的研究领域,他是中国较早从事证券市场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发表的有关证券市场的重要观点,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建设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陈雨露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在金融学研究方面成绩斐然,是“60后”经济学家的突出代表。
杰出人物介绍
张卓元,1933年7月生。广东省梅县人。1954年7月中南财经学院经济系毕业。1954年9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经济研究》编辑部编辑、副主任、主任。1983年7月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任所长、研究员、《财贸经济》主端、博士生导师。1993年12月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任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5年9月置1998年10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济研究》主编。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价格学会、中国物资流通学会、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秘书长。曾获孙冶方经济科掌论文奖、著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主要著作:《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价格·成本和利润》《社会主义价格理论与价格改革》《张卓元选集》《论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论中国价格改革与物价问题》《论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与市场化改革》《新价格模式的建立与市场发育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经济学思考》《论争与发展:中国经济理论50年》等。
许涤新(1906—1988),广东揭阳人。早年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劳动大学。任社会科学家联盟中共党团书记、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组织部长。1935年被捕入狱。抗日战争爆发后出狱,任《群众》副主编、中共《新华日报》总支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经济组组长、香港工委财经委员会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市人民政府秘书长,中央统战部秘书长、副部长,国务院第八办公室副主任,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汕头大学校长。全国工商联第一、二、三届副主任委员,第四、五届常委。第一、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的道路》《广义政治经济学》《我国过渡时期国民经济的分析》等。
林少宫(1922—2009)是我国著名的数理统计学家和计量经济学家,我国计量经济学奠基者之一。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经济学系,1947年赴美留学,先就读于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学,1949转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并于1952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5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地顿大学任讲师。1954年回国工作。1955年以后,先后在华中工学院(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数量经济系、经济学院任教。曾任华中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现代统计研究会第一、第二届副理事长、中国概率统计学会、中国质量管理学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事。林少宫教授长期从事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译著10余部,代表作有《基础概率与数理统计》《农业试验正交设计》《简明经济统计与计量经济》《微观计量经济学要义》等。
杨培新,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和嘉应大学校长。1922年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1938年在武昌中华大学读书时, 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青年救国团武昌区团组织部长、抗敌宣传队第三队书记、重庆《战时青年》社编辑、恩施《新湖北日报》副刊通讯室主任、重庆《商务日报》采访部主任、上海《文汇报》经济版编辑、香港《文汇报》经理、发行人。1949年起协助中国人民银行南汉宸行长研究和制定金融政策, 创建金融研究所。主要著作:《中国经济动向》《中国通货膨胀论》《新货币学》《旧中国的通货膨胀》《中国的金融》《论我国银行改革》《我国社会主义银行》《我国货币政策》《华俄道胜银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新思路》等。
萧灼基,广东汕头人,195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59年至现在,历任北京大学经济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6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2至今享受政府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获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诸多奖项。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主要著作有:《萧灼基选集》《萧灼基文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纵论》、《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研究》《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宏伟战略目标》《中国经济建设与体制改革》等多部。
18.渝籍经济学家:立足实践,造诣突出
渝籍经济学家立足实践,学术造诣突出。
樊弘长期从事凯恩斯经济学说研究,治学方法上注重比较法研究,是我国较早应用比较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西方经济理论的学者之一。杨启先从上世纪的50年代初起到90年代初的40年中,曾经参加过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历次计划的编制工作,曾组织和参加过历次经济体制改革中长期规划与年度方案的制定,曾多次参加过全国性重要文件和报告的起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体制建设、宏观经济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与实务方面,在经济学界有相当影响。刘诗白教授长期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其研究范围包括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产权理论、转型期经济运行机制,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经济学家。
杰出人物介绍
樊弘(1900—1988)1921年由北京大学预科考入本科英语系,两年之后转入政治系。1925年毕业。1924至1926年任北平《国民公报》编辑。1927年任北平社会调查所编辑兼秘书。1934年至1937年任河北省立发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讲授经济学原理和社会调查。1937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院进修,1939年归国后,先后任湖南大学、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曾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46年起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直至1988年病逝。1952年曾作为中国经济学家代表之一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曾任第一、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顾问,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名誉理事,北京市经济学总会理事等职。主要著作有:《社会调查方法》《工资理论之发展》《进步与贫困》《现代货币学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批判》《凯恩斯的整个就业理论的崩溃》等。
刘诗白,1925年生,194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1946年至1950在四川大学经济系任助教,1951年—1978年在成华大学(1952年改组为四川财经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从事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工作。1978年—197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参加许涤新主编《政治经济学词典》编审工作。1980年任四川财经学院副院长,教授。1985年—1991年任西南财经大学校长。1988年—1992年是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3年—1997年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主要著作:《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若干问题研究》《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论社会主义所有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探》《产权新论》《论体制创新》《主体产权论》《刘诗白文集》《我国转轨期经济过剩运行研究》等。
杨启先,1927年生,重庆市人,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工商管理系。曾先后在国家计划委员会综合局、河北大学经济系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工作。曾任体改委综合规划局局长、专职委员,并曾兼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办公室副主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教授。主要著作有:《国民经济计划概论》《中国市场经济大趋势》《中国企业改革的主要模式研究》《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出路》《中国的道路——经济改革15年经验总结》《中国经济的“软着陆”》等。
李善同,女,1944年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1998年10月至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1995年至1998年10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预测部部长;1990年至199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预测部副部长;1986年至1990年,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处级调研员;1981年至1986年,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1992年至1994 年,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亚洲开发银行项目办公室副主任。主要著作:《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模型》《中国中长期产业政策》《中国地区发展与产业政策》《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改革与政策》《中国地区发展与政策》《中国跨世纪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
19.川籍经济学家:博通经籍的学术大师
陈豹隐(陈启修)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过贡献,是《资本论》的第一个中文译者,被誉为经济学界的“南陈北马(马寅初)”。谭崇台长期从事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被认为是将西方发展经济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他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型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建构,对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胡代光作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著作等身,治学严谨,为西方经济学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半个多世纪以来,胡代光教授为北京大学经济学科的发展倾注巨大心力,在北大经济学院师生中享有崇高威望。胡寄窗教授是中国当代博学多才、中外兼通、古今兼擅的卓越经济学家,他在学术精神上强调立德、立言、立行,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学术理念和拓荒精神,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开展和完善默默奉献,他的治学精神、学者风范,对我国经济学发展和教育事业具有深远的影响。罗元铮对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他不仅熟悉国内的经济情况,而且熟悉研究国际经济。他大胆介绍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经验,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学界提高国际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给党和政府及时提出中肯的建设性意见,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很高的赞誉。他的品格和学识受到了教育界、学术界和工商业界的尊重。著名金融学家甘培根对我国金融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曾做出过十分重要的贡献,是“五道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创始人。汤在新在担任武汉大学经济系主任和经济学院院长的同时,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学生的培养和马克思手稿的研究,是中国较早研究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学者之一。他的里程碑的论文《从经济学手稿到〈资本论〉》确立了他在中国卡尔·马克思手稿研究的权威地位。
杰出人物介绍
谭崇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生于1920年,四川成都人。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1945年,哈佛求学,师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列昂惕夫;194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48年,谭崇台回国后到母校武汉大学任教。先后任华盛顿远东委员会专门助理、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副主任委员,校长办公室主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院名誉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武汉大学学报》副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中美经济学交流委会员中方委员,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名誉会长,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会领导小组成员等职。主要著作:《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发展经济学概论》《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发达国家发展初期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胡寄窗(1903—1993)原名钟睿,四川天全县人。1926年毕业于北平大学法学院,193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经济科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四川大学、华西大学、东北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之江大学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系主任、院长,浙江财经学院院长,上海财经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西大学教授。并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会长,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名誉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主要著作:《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大纲》《当代西方基本经济理论》等。
胡代光(1919—2012),四川省新都人。194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研究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47—1949年任湖南大学经济系讲师。1950—1952年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经济委员会科长。1953年调北京大学工作,先后任北京大学经济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兼任系主任和经济学院院长等职。1988—1993年任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委员。还曾担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著作:《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当代西方经济学说》《评当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当代国外学者论市场经济》《胡代光选集》《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等。
宋承先(1921—1999),四川省青神县人。1944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系,1947年7月获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硕士学位。1951年—1987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87年—1994年任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经济学院院长。1994年—1999年3月任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主要著作:《现代西方经济学》《马尔萨斯经济理论的批判》《增长经济学》《当代外国经济学说》《当代西方经济思潮》《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现代经济学词典》《过渡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等。
彭迪先(1908—1991),原名彭伟烈,经济学家,1908年生于四川眉山县。1925年入北平宏达学院,1926年留学日本,1938年回国后,历任西北联大法商学院政治经济系教授,武汉大学经济系教授,四川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积极参加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川西行署监察委员会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员兼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校长、四川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主要著作:《世界经济史纲》《货币信用论大纲》。
陈佳贵(1944—2013),四川岳池县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党组成员。1969 年参加工作,197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1964年至1969 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学习。1978 年至 1981 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1 年后历任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所长。1998 年11月至2009年7月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代表性的作品为《陈佳贵经济文选》《经济改革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等。
20.陕籍经济学家:改革中成长的杰出群体
魏杰、邹东涛、张维迎、刘世锦等,这些中国经济学界出现的勇于创新的经济学家,都与何炼成先生有关,都是何炼成的学生。他们作为陕籍经济学家的代表,是我国改革中成长的最具活力的杰出群体。
夫妻同为经济学家的现象并不多见,然而刘世锦与江小娟就是令人羡慕的经济学家伉俪。刘世锦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江小娟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是目前中国经济学界人气最旺的女性专家,其在产业经济学和国际投资领域的研究获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张维迎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他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企业改革的理论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他的论文被引用率连续多年名列第一。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魏杰在中国理论经济学界的影响日益扩大,被誉为经济学界“京城四少”之一。出生并成长于陕南秦巴山区的邹东涛,多年来一直跟踪改革研究,善于敏锐捕捉、并以散文笔调阐述前沿思想理论问题,以“解放思想,黄金万两;观念更新,万两黄金”的警句而闻名。他在何炼成教授掌门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坚守时间最长,进京最晚,但却是中央国家机关首例“考官”进京者,被誉为“进京三杰”之一。
杰出人物介绍
江小涓,女,陕西西安人,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原陕西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1984年12月至1986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任教,1986年11月至1989年10月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习,被授予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6年4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2004年8月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党组成员。2009年1月任国务院研究室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主要代表作有:《中国工业发展与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研究》《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结构调整中的产业升级与发展》《工业经济学》《中国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变动长期趋势》等。获第五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张维迎,1959年出生于陕西省吴堡县,1982年西北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1994年获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4—1990年曾在国家体改委工作。在牛津大学读书期间,师从诺贝尔奖得主James Mirrlees教授和产业组织理论专家Donald Hay,主攻产业组织和企业理论。致力于推动中国大学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商学院教育体制的改革。2006—2011年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主要著作:《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产权、政府与信誉》《信息、信任与法律》《大学的逻辑》《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竞争力与企业成长》《价格、市场与企业家》《市场的逻辑》等。
张曙光,男,1939年9月8日生,陕西长安人。1963年西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读研究生。经济学教授。1966年研究生毕业,现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曾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和著作奖,一次获国家科技进步软科学一等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主要代表作有:《制度·主体·行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反思》《经济自由与思想自由》《中国转型中的制度结构与变迁》等。
魏杰,1952年9月生于西安。曾先后获得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导,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研究所所长。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1991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自1979年开始研究经济学, 先后着重研究宏观经济问题, 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企业财产制度问题,非国有企业问题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企业制度、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问题等。著作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分析》《市场经济研究》《企业制度安排》《企业战略选择》《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企业前沿问题》《市场经济前沿问题》《如何启动中国经济》《中国企业的二次创业》《中国经济的盛世忠言》等。
刘世锦,1955年1月出生于西安市。1982年2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2年3月至1986年10月,在西北大学经济系(后为经济管理学院)工作,任讲师、教研室主任,并在职读硕士学位。1989年11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89年12月—1994年3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4月至今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曾任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宏观调节研究部副部长、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多次获得全国性学术奖励,包括第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优秀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论文奖。主要著作:《后来居上:中国工业发展新时期展望》《经济体制效率分析导论》《为什么能够起飞》《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改革中的资产重组: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等。
21.其他省籍经济学家:成功的学术精英
除上述20个省(市)外,内蒙古、贵州、黑龙江、广西、云南、青海和宁夏的经济学家虽然不多,但却是成功的学术精英。
宦乡同志是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十多年里国内外公认的中国第一名国际问题专家,也是新中国对外学术交流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冯兰瑞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女性经济学家,被国外媒体称为“成功的中国女士”。冯老头脑睿智、谈吐幽默、富有感染力。在九十高龄时仍笔耕不止,对许多重大问题发言,赢得了学界的尊敬和推崇。李京文先生是我国经济学界惟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致力于科技进步、生产率等领域的研究。作为我国技术经济和工程管理理论的开拓者之一,较早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论证理论与方法,采用科学方法对中国经济作年度与长期预测和产业结构与地区发展的研究,主持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京沪高速铁路等超大型工程的技术经济论证,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郭树清、周其仁、周天勇等也都是很有成就的经济学家。
杰出人物介绍
宦乡,(1909—1989)贵州遵义人。他一度赴英国留学,攻政治经济学,回国后,考入宜昌海关。1945年冬至1949年初,参加我党地下活动,曾任上海文汇报副总编,天津进步日报(原大公报)党组副书记、总主笔,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筹备处副秘书长兼新闻处长(1949年1月至1949年11月)。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外交部工作。1978年10月至1986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顾问。1982年7月起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及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总干事、党组书记(1986年8月),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台湾研究会会长,《世界经济报》名誉社长等职。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1982年6月当选为党的十二大代表,1983年6月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著作有《纵横世界》《纵横世界续集》《宦乡文集》等。
冯兰瑞,女,经济学家,1920年9月出生,贵阳人。早年求学于贵阳达德学校,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赴延安,先后在青年工作委员会和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工作,后考入中央军委编译局主办的外语学校英文队学习。1954年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师资部专修政治经济学专业。历任上海《青年报》社长兼总编辑、《中国青年报》编委兼文教学生部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列教研室主任、黑龙江省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黑龙江省统计局副局长、国务院政治研究室研究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副所长兼党委书记、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执行主席、《经济学周报》社长。著有《劳动报酬和劳动就业》《按劳分配、工资、就业》《论中国劳动力市场》等。
李京文,1933年生, 技术经济学家及数量经济学家,广西陆川人。1951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1953年选派留学苏联,就读于莫斯科国民经济学院和莫斯科国立经济学院,1958年毕业并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主席团成员、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社科基金应用经济评审组及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经济评审组召集人、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总体组顾问委员会委员,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著有《科技富国论》《跨世纪重大工程技术经济论证》《迎接知识经济新时代》《中国经济:“十五”预测与21世纪展望》等。
三、中国经济学家的区域分布分析
从区域分布看,我们发现苏浙沪地区的经济学家最多,占近30%,力拔头筹;北方占35%,南方占65%;东部占53%,中部占28%,东北占6%,西部占13%。湖南、河北、湖北、山东、安徽、四川、广东、山西、北京、福建、辽宁、河南、陕西、江西和重庆都在10人以上。其他省区则寥寥无几。海南、西藏和新疆挂零。
经济学家籍贯分布比较
籍贯 人数 百分比(%)
江苏 62 14.831
浙江 39 9.332
湖北 27 6.523
湖南 26 6.223
河北 23 5.505
安徽 21 5.026
山西 21 5.026
山东 21 5.026
四川 20 4.787
广东 18 4.318
上海 18 4.318
辽宁 15 3.599
北京 15 3.599
河南 15 3.599
陕西 15 3.599
福建 14 3.3510
江西 14 3.3510
重庆 11 2.6311
吉林 9 2.1512
天津 6 1.4413
贵州 3 0.7214
内蒙古 2 0.4815
黑龙江 2 0.4815
宁夏 2 0.4815
广西 1 0.2416
青海 1 0.2416
云南 1 0.2416
甘肃 1 0.2416
为什么苏浙沪地区的经济学家最多?这与苏浙沪的历史上的学术文风传统有很大关系。梁启超在《近代学风之地理分布》说,“大江下游南北岸及夹浙水之东西,实近代人文渊薮,无论何派之学术艺术,殆皆以兹为光焰发射之中枢焉”。由此来看,一个地区经济学家的多少,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当地经济与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通过经济学家籍贯分布的分析,可以得到印证。
就420人为基数,全国约每330万人口拥有1个经济学家。以此为参照数,按2014年各省户籍人口计算,各省的指数见下表:
上海 4.17
北京 3.8
江苏 2.71
浙江 2.67
天津 1.99
山西 1.98
湖北 1.39
福建 1.29
陕西 1.18
辽宁 1.17
湖南 1.16
吉林 1.099
重庆 1.085
河北 1.02
安徽 1.00
宁夏 1.00
江西 0.96
青海 0.91
四川 0.725
山东 0.69
广东 0.68
河南 0.42
贵州 0.24
内蒙古 0.27
黑龙江 0.17
甘肃 0.12
云南 0.072
广西 0.06
以上数据能反映这样一些信息:
1.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天津、山西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数,湖北、福建、陕西、辽宁、湖南、吉林、重庆、河北略高全国平均数,安徽和宁夏与全国平均数持平,江西、青海、四川、山东、广东、河南、贵州、内蒙古、黑龙江、甘肃、云南、广西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数。
2.上海、北京指数最高,与文化发达关系密切。
3.苏浙仅次于京沪,与“当代经济学家之父”陈翰笙是分不开的,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成长起一大批经济学家。
4.天津本身就是工业重镇,又受北京影响,位居第五非常自然。
5.鉴于经济学人才成长周期很长,一般40岁能成为经济学家也是凤毛麟角。而此次统计的经济学家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前出生的,1960年代以后出生非常少。考虑这个因素,山西占据第六位置就容易解释了。山西百年前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又是革命根据地,故老经济学家多。
6.考虑到广东改革以来人口急剧增加,所以排名靠后。
7.多数上世纪40—50年代出生的经济学家,他们都在排名靠后的地区经过锻炼,这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
8.全国约每330万人拥有1位经济学家,数量非常少,经济学家资源非常稀缺,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中国需要加快培育壮大经济学家群体,尤其是要让60后、70后乃至80后的经济学家尽快成长。
从工作地区分布看,由于在北京的学术机构众多,约80%的经济学家云集首都。其他份额几乎被上海、武汉、天津、广州、成都、西安、南京、沈阳瓜分。
就已故经济学家的分布看,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湖北、山西、河北、福建、上海、安徽和广东。
就目前健在经济学家的分布看,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安徽、北京、湖北、河南、广东、陕西、上海、辽宁和山西。
从性别来看,女经济学家仅占3%左右。
数字表明,1950年代出生的经济学家是目前我国经济学家的主体,陕西籍的又占1950年代的占11%;1930年代出生的经济学家仍然是经济学界的重要力量,江苏籍的又占1930年代的占16%。可以说,江苏和陕西构成了我国经济学界特殊现象。我国60后的经济学家不多,主要集中于湖南、安徽、湖北、山东,这四省占了60%。从经济学人才成长规律看,未来10—20年是60后的经济学家的“井喷”期。
这里有一个现象,就是1940—1949年代(44人)居然比1930—1939年代(67人)的少23人。其中的原因,我想,1930—1939年代出生的经济学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接触学习经济学;而1940—1949年代出生的经济学家受“大跃进”和“文革”影响,耽误了他们的学习黄金时期,自然人数不多;1950—1959年代出生的经济学家虽然也被“文革”耽误,但他们赶上“高考”恢复和八十年代的宽松环境,因而这批人最多,是目前中国经济学界的黄金一代。
(注:因人物每年有变化,本文数据截止到2017年底,数据肯定不全)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经济学家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