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媒体报道
  •   >   正文
  • 媒体报道

    正确认识河南建设经济强省的目标——河南日报访经济学家、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

    发布日期:2016-11-18    浏览次数:

    报道正文

     

    正确认识河南建设经济强省的目标

    ——河南日报访经济学家、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

    本报记者刘玉梅


    编者按:省委书记谢伏瞻在省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河南今后五年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要奋力实现的主要目标,即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首当其冲的主要目标是建设经济强省。为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目标,本报专访了我省经济学家、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研究员。


    记者:省十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五年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列在第一位的是建设经济强省。其实,这一目标,省委曾多次提出和强调,由此足见其意义之非凡,请您对此作一介绍。


    喻新安:建设经济强省,是河南省多年来一直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从文献看,河南省委正式提出建设经济强省的目标,可以追溯到2000年。这年12月,省委六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省“十五”计划《建议》提出:“努力把人口大省建设成为经济强省”。2001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河南现代化建设的远景目标是:“实现由人口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2006年10月召开的河南省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2014年12月,河南省九届八次全会通过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提出:建设富强河南,使河南“成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人民生活富足的经济强省”。这些年,河南理论界对建设经济强省进行过多次研讨,对经济强省的内涵、经济大省与经济强省的区别、河南建设经济强省的差距等形成过比较一致的认识。总的看,建设经济强省,反映了河南经济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是有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的。


    记者:那么,省十次党代会重提建设经济强省目标,与过去的提法和要求有什么不同?省十次党代会把建设经济强省置于主要目标第一位,意味着什么?


    喻新安:重提不是重复。省十次党代会确定建设经济强省的目标,绝不是一般地重复过去曾确定的目标,而是有许多新的涵义、新的内容、新的要求。首先,强调以“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为前提,赋予了建设经济强省新的时代特征;其次,明确了“经济总量大”、“结构优”、“质量效益好”的强省要义和标准,并强调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科学发展新理念的要求;再次,提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的要求,反映了河南后发赶超的省情和实现较高增速的必要性;另外,强调“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稳步上升”等质量效益方面指向性针对性很强的具体任务,反映了我们对经济强省的内涵、瓶颈、实现路径有了更为清晰、深刻、系统的认识。

    省十次党代会确定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为河南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把建设经济强省置于主要目标的首位,是非常科学非常必要的。这三个目标,分别从经济发展、战略定位、终极追求方面,描述了河南未来五年的诉求和愿景,是一个有机的、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目标体系。发展是第一要务,没有又好又快的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建设经济强省是主要目标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目标,意味着我们的一切工作谋划和安排,都要有利于、服从于建设经济强省目标的实现。


    记者:由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代表着实质性的提升和跨越。这一目标,代表着责任,更预示着挑战。请您按照“经济总量大”、“结构优”、“质量效益好”的经济强省标准,分析一下我省在建设经济强省方面的进展和基础条件。


    喻新安:可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河南在经济强省建设方面的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些代表性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首先,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5年河南经济总量超万亿(10587.42亿元),成为全国经济大省,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1236元。2015年河南经济总量达到3.7万亿,人均生产总值3.9万元,今年经济总量将接近4万亿,经济总量多年稳居全国第五位。2005年,全省进出口总额77.3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品总额14221亿美元的0.54%;2015年,全省进出口总值4600.19亿元,是2010年的3.8倍,占全国进出品总额245741亿的1.9%。

    其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为17.5∶52.6∶29.9,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为12.4:47.3:40.3,河南一产比重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低于全国10.4个百分点。2015年,河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4∶49.1∶39.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提高8.9个百分点。2015年,河南城镇化率达到46.85%,比2010年提高8.03个百分点。2015年,河南高成长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占工业的56.3%,比2010年提高15.5个百分点。

    再次,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2015年河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009.6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2015年河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576元和10853元,是2010年的1.65倍和1.86倍。河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占全国的比重,由2005年的88.2%提高到2015年的95.0%。2015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全国为11.8%,河南为16.0%;2015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全国为31.8%,河南为47.5%。2015年,河南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现代家居、服装服饰等高成长性制造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9%。


    记者:我省建设经济强省成就巨大,特别是质量效益方面的某些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令人欣慰。良好的基础给我们信心和力量,路途的挑战给我们提示和警醒。知道问题所在,方可有的放矢。请您谈谈河南在建设经济强省方面的差距或者短板在哪?


    喻新安:按照“经济总量大”、“结构优”、“质量效益好”的经济强省标准,河南的差距还不小。

    从经济总量看。河南尽管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但与一亿人口的“分母”比,经济总量的“大”就打了折扣。2015年,河南人均生产总值为3.9万元,仅为全国人均生产总值49351的80%左右。这说明河南的经济总量还不够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做大经济总量,是河南经济发展第一位的任务。

    从“结构优”来看。三次产业结构还很不合理,2015年河南三产落后全国11个百分点;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高耗能行业仍然偏重,2015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全国为27.8%,河南为33.2%;城乡结构不合理,2016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6.1%,河南城镇化率为46.85% %,河南城镇化率落后全国9.25个百分点。

    从“质量效益好”来看。2015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6978元,河南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6251元,仅为全国水平的73%;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1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2.2%;河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9.6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1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强。河南全要素生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全国全要素生产率为3.1%,河南全要素生产率为1.79%。


    记者:从大量的分析和翔实的数据,不难看出,完成建设经济强省的目标,基础很好,挑战很大。推进落实,措施的到位有力尤其重要。在您看来,我省建设经济强省应该采取哪些综合措施?


    喻新安首先,致力于提高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经济强省之“强”,内涵是相对和变动的,所以,建设经济强省是一个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建设经济强省才能永续进行而不至于成为“杀鸡取卵”式的短期行为。

    其次,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近年贵州、重庆等省份GDP保持两位数增速以及2015年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7.0%、河南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5.3%等事实说明,经济新常态下总体增速换挡与局部强势发展并不矛盾,一些地方和行业甚至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因此,我省具备条件的市县和行业,要坚持在质量效益基础上增速能快则快的指导思想。

    第三,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包括三次产业结构、产业内部结构和区域结构。优化结构是强省之要,重点是优化三产结构,主攻方向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品质化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第四,加快城镇化进程。新型城镇化是我省发展的最大潜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是大幅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以“三个一批人”为重点,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中原城市群一体化作为支撑新型城镇化的主平台。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全面增强县级中小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第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要提升载体平台,壮大创新主体,突出开放创新,健全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要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附:原文地址 javascript:void(0);

    Copyright@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