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媒体报道
  •   >   正文
  • 媒体报道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暨首届中原创新发展论坛黄河科技学院举行 吸引20多家媒体关注

    发布日期:2016-04-11    浏览次数:


    4月10日-11日,新华网、光明网、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新闻联播、搜狐网、今日头条、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河南省教育厅网站、中国产业经济网、中国企业网、腾讯大豫网、大河网、中原网、和讯网、商都网、河南一百度、中原经济网、河南日报手机APP、河南手机报、郑州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和网站纷纷报道了在我校举行的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暨首届中原创新发展论坛的新闻。以下是文章全文。

    建设高端专业智库 服务河南发展大局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暨首届中原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4月9日,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暨首届中原创新发展论坛在黄河科技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省政协、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农办、省政府研究室、省教育厅、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农村信用联社、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商丘学院、许昌学院、洛阳理工学院、河南财专、中州大学和部分地市的领导同志、专家学者,黄河科技学院师生代表,共1200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和论坛。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宏伟、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郑州市政府副市长黄卿分别致辞,表示祝贺。张大卫、李宏伟、尹洪斌、黄卿等领导同志共同为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揭牌。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聘请张大卫担任名誉院长,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仁海、刘炯天、张改平担任顾问。

    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胡大白、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喻新安分别讲话,介绍了成立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的背景、初衷和构想;黄河科技学院院长杨雪梅,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李世昌,濮阳市委书记何雄分别做创新创业和智库建设方面的主题报告。省内知名专家程传兴、张占仓、谷建全、王永苏、郭军等,围绕创新驱动与区域发展、创新驱动与高等教育发展作了精彩演讲。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CHIDI)简介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是黄河科技学院发起成立的智库型研究机构。2016年3月29日,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到黄河科技学院考察指导工作,听取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筹备情况的汇报,给予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同时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英文缩写为CHIDI),以研究区域经济创新为特色,其基本定位是:突出创新这个时代主题,以立足河南、研究河南、服务河南为重点,为河南乃至全国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担任名誉院长,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河南省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副主任喻新安担任首席专家。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和相关政策,为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行业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等提供分析报告和政策建议;为企业发展战略、经营决策、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提供信息、政策、法规等咨询服务;为高校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咨询建议;推动区域创新与合作,推动区域创新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下设5部1室,即区域经济研究部、产业发展研究部、农村农业研究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部、发展规划部(评估部)、办公室。研究院的主要平台有:持续举办中原创新发展论坛,适时组织创新发展研讨会;创研出版中国区域创新发展报告、河南区域创新发展报告;组织编写创新创业教育报告;出版理论专著和理论刊物。

    我国智库建设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在黄河科技学院成立,可喜可贺!由一所民办高校发起成立这样立意高远的智库,是一件很新鲜的事,这种勇气、责任和担当,着实令人敬佩。我代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对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借这个机会,就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谈几点看法。

    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智库则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的动力和源头。如果说党和政府是国家决策的大脑,智库则可被称为政府的“外脑”。高水平、国际化的智库,已成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象征。

    近年来,我国智库发展很快,自主性及活跃度迅速提升,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党政军智库、社会科学院、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这四种智库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要看到,我国智库建设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首先是党中央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年1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5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优先选择若干基础条件较好、专业特色突出的机构进行试点,建设一批国家亟须、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其次是社会需求极大。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入、利益格局的调整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发展对决策的前瞻性、预见性、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决策面临的各种利益冲突问题越来越多,对决策的针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使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对重大问题、政策进行模拟,对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再次,我们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在中原崛起的过程中,我省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功不可没。比如在中原经济区规划过程中,从提出概念到国务院批准,只有一年时间,创造了国内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奇迹,专家们集中攻关,发挥了重要理论支撑作用,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和表扬。

    建设高端智库,要正视问题,迎难而上。目前我国智库总体而言仍发育不足,困难不小。总体水平不高,创新性不强,独立性不够,沟通渠道不畅,社会影响力不大。我国的智库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事,切忌急功近利,切忌一阵风,要循序渐进,积小胜为大胜。一要增强信心。随着一系列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智库总体上将朝着新型现代智库方向迈进,在吸收借鉴其他国家智库发展成功经验的同时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也一定能够在新的智库发展的大潮中,顺势而为,乘风远扬。二要提升水平。要找准问题、加强前瞻性研究、具备怀疑性品格、具备独立性品格、专业特色、借鉴和学习、关注全球性问题、人才的汇聚与智库的运营模式。三是务实重干。智库不是花瓶,也不是要搞一些玄而又玄的东西,要从中国自身的发展实际出发,从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出发,强化问题导向、应用导向,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努力当好社会思潮的“瞭望员”、热点敏感问题的“解说员”、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员”。四是讲究方法。针对现实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历史分析寻求问题的本质解释与借鉴启发,通过大调查、大数据提供充足的“数字化”路径。现代社会中最好的方式是合作,真正的智库一定是一个密切合作的群体。

    高校智库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省教育厅副厅长 尹洪斌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揭牌仪式暨首届中原创新发展论坛的举办,不仅是黄河科技学院的一件盛事,也是全国高等教育战线的一件大事;不仅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发展研究的重大举措,也是我省高校更好服务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这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选择。作为河南来讲创新不仅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决定我省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黄河科技学院顺应时代潮流成立创新发展研究院,自觉担负起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这不仅是拓展和提升高校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高等教育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黄河科技学院作为国家改革开放以后批准的第一所普通民办高校,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服务发展的理念,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又加快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强创新创业的教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希望黄河科技学院借助这次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的时机,紧密结合创新河南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高校智库的重要作用,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加强前瞻性研究,着力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的能力,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取得突破,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同时也希望黄河科技学院的广大师生,能够充分利用研究院这个平台,积极投身国家倡导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省教育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服务黄河科技学院的改革发展,衷心期待社会各界能够倾注更多的心血关注教育、关注人才,支持教育、培养人才,为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为中原崛起富民强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借力智库助推郑州实现发展新跨越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卿

    当前,创新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重要手段,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创”工作,2015年以来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打造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和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综合体,发挥以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为突破口、以众创空间为带动、以“1125聚才计划”为支撑、以“两基一扶”系列政策为保障的组合拳效应。

    创新驱动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6520亿,是“十一五”末的3.1倍,实现高技术工业增加值1798亿,是“十一五”末的2.7倍,高技术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54%,比2010年增加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值和增加值位居全国27个省会城市的第七位,相继荣获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荣誉称号。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清华大学在2015年的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综合评价,郑州市位列第九,首次跻身全国前十。

    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黄河科技学院率先探索,主动作为,依托自身的创新基因、创业坚守和创造成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和政府合作集聚学校科技、人才和载体资源,共建郑州市唯一的校企政合作的创新创业综合体——U创港,成为全国第一批众创空间。现在又创办了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必将为“双创”工作树立标杆,做出示范,为推进我市创新发展,建设以航空港试验区为龙头的国际商都做出新贡献。

    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中国历史上早就有重谋士、用智囊的传统,当前,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决策科学化更加受到国家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新型智库建设。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的成立及首届中原创新发展论坛的举办,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打造高校智库品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希望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多关注郑州市的发展,加强郑州市建设发展问题的研讨,把推动郑州创新发展作为智库研究的重点课题,持续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探索方法,助力郑州发展实现新跨越。郑州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为各高校的创新发展事业提供经济支持和政府服务、政务服务,为全市社会创新发展提供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为高校提供更多更好更大的支持。

    着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黄河科技学院院长 杨雪梅

    黄河科技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把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与“双创”紧密结合起来,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发挥高校科技人才与资源优势,集聚创新创业要素,构建了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构建把“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生态体系。一是深度融合专业教育,打造根植创新创业的课程群。各专业紧紧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整合教学、科研和社会资源,开发、增设相关专业拓展课程、交叉学科选修课程等。通过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专业课程替代、实践活动考核等多种形式,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鼓励教师将创新创业要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体验式、融合式、工坊式等多种教学模式。二是深度融合企业、行业发展,强化创新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依托学校“国家-省市-校内”三级创新实践平台,建立了适应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通过建设行业学院、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创办企业等途径,推进人才培养对接生产实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三是深度融合社会需求,创新多主体全程化质量评价体系。学校从2010年起实施第三方质量评价,由注重知识评价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评价转变,建立了一套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程追踪、评价、反馈机制。

    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生态体系。一是与二七区政府合作建设创新创业综合体,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全方位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二是链接资源,搭建高层次科技平台。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建成了河南省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等高层次科技平台,促进先进技术辐射、转移和创新。三是多措并举,全力助推技术链对接产业链。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

    构建全要素、便利化、多元化、全程化服务生态体系。一是建成全要素孵化载体。依托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建成创客工厂、黄河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人才公寓及配套设施等功能区,形成了“创意-创新-创业-产业”全链条孵化平台。二是提供便利化公共服务。二七区政府在校内设立了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为创客提供工商、财务、税务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开展全程化创业指导。从校内、校友企业家、社会知名企业家中选聘优秀人才,组成创业辅导员、创业讲师、创业导师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着力建设中原创新发展高地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耀

    从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应担负起为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智力产品和服务的重大使命,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原创新发展高地,提供智力支撑。

    新常态下中原经济要保持持续的增长,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必须坚定向创新发展转型。要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行动”,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着力打造中原创新发展高地。

    为此,提出几条建议:一是切实抓好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依托国务院刚刚批复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形成若干带动力强的城市科创中心;学习浙江经验,在大中城市的城乡接合部,建设一批有产业支撑的面向“双创”的特色小镇。二是实施“河南高校提升工程”,力争985或211高校取得1个以上的突破;办一所以培养外向型人才为主的国际大学,为河南参与“一带一路”和内陆自贸区建设储备人才。三是重视外部创新资源的引入,促进更多国内外科技成果在中原转化,吸引更多热爱中原文化能讲河南话的高端外籍人士落户中原。

    构建和完善“双创”生态系统是关键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谷建全

    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水平,关键在于构建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所谓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指创新创业者、创新创业企业、政府、相关中介组织等多种参与主体及其所处的制度、市场、文化和政策等环境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参与主体之间以及参与主体和环境之间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创新创业的活力和水平。

    为什么中关村能够成为全国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关村形成了一套优越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多年来中关村围绕人才资源,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政策、资金和措施,以领军企业、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业服务、创新创业文化六大要素和市场、法治、政策三大环境为抓手,大力促进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形成了以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新兴产业孵化器、高端人才创业基地等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使大批创新者、创业者、管理者、投资者、科技中介组织在这里会集;各类极客、创客、怪才在这里找到了发挥的空间。由此可见,国与国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创新创业的竞争不仅是企业或产业的竞争,更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竞争。

    构建和完善“双创”生态系统是关键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谷建全

    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水平,关键在于构建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所谓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指创新创业者、创新创业企业、政府、相关中介组织等多种参与主体及其所处的制度、市场、文化和政策等环境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参与主体之间以及参与主体和环境之间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创新创业的活力和水平。

    为什么中关村能够成为全国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关村形成了一套优越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多年来中关村围绕人才资源,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政策、资金和措施,以领军企业、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业服务、创新创业文化六大要素和市场、法治、政策三大环境为抓手,大力促进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形成了以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新兴产业孵化器、高端人才创业基地等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使大批创新者、创业者、管理者、投资者、科技中介组织在这里会集;各类极客、创客、怪才在这里找到了发挥的空间。由此可见,国与国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创新创业的竞争不仅是企业或产业的竞争,更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竞争。

    发展风险投资促科技成果转化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 王永苏

    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制约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顽症,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产学研结合提了多年效果并不明显。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让市场机制在科研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作用,发展以私人资本为基础的风险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研及其产业化。

    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风险投资,是社会力量参与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量很大,投资渠道狭窄,应当通过风险投资体系的建设,把相当一部分社会资金引导到科研及其成果转化上来,为科研及其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争取开展并下功夫搞好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利用众筹众包开辟大众与科研及其成果转化之间的直通车。规划建设用于众筹众包的互联网平台,构建供需双方的网络通道。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以法治避免失信行为对众筹众包的危害。吸取过去金融改革“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教训,切实加强监管。加强对风险投资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大众对风险投资的认识,增强对投资风险的承受力,避免出现以风投为名的非法集资,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打造“四位一体”双创教育服务体系

    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程传兴

    近年来,我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成效显著,但也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要求等制约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大学生共同构建“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

    从政府层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要加强对社会各类孵化园区、众创空间、创新工场的指导和管理,避免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高校创办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基地。从社会层面,要逐步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并通过积极的社会保障政策,使大学生有能力承担创业失败的风险。从高校层面,要用科学的理念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真正做到把创新创业教育和通识课、专业课有机融合起来,强化创业实践,增强知识和科技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应用和转化。从学生层面,要积极主动投身创新创业时代大潮。当代大学生要弘扬创业精神,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创新创业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勇敢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做时代的弄潮儿。

    让创新发展成为时代最强音

    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张占仓

    按照美国学者提出的一个国家的发展大约20年完成一次换代性产业结构跃升的理论,我们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到1998年顺利完成了大量产品“由无到有”的攀升。从1998年至今,我们又走过了近20年的持续高速发展的路程,基本上完成了中国经济“由少到多”的跨越和制造业产品走出去的历史任务。就我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来看,确实面临2018年前后再一次换代性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未来我国发展的大方向,可能是“由多到好”的跃升,确实已经到了需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阶段。

    未来把创新发展置于实现““十三五””需要树立并贯彻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全覆盖、全方位落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特别是国家持续推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激发全民族创新发展活力,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地跨入新的发展支撑状态,必将促进国家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协同提升,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稳步扩大国际影响力,使国民经济由大变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抢占创新这个制高点,使创新发展成为时代最强音。

    为创新主体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经济研究中心 郭 军

    提振社会创新动能,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让创新主体的作用得以发挥。

    一是坚持市场化取向环境营造,让企业在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发挥根本性作用。改革开放将近40年,我国依然存在“不找市场找市长”的怪现象,在这一情形下,何谈创新?所以,要下大决心隔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非正常联系,由市场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优胜劣汰规律调节,激励企业创新发展。二是坚持市场化取向环境,让社会第三方机构在评价政府创新和工作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一些省市已经尝试形成社会第三方机构评价政府工作的机制,是我们值得关注的。社会评价政府,政府改善环境,创新才有保证。三是坚持市场化取向环境,让各层面、各主体的创新动能尽情发挥。我们现在缺乏创新动能,就是因为我们还是相对缺乏应有的那种能够给人以正能量的创新环境。创新能手,创新大师,创新领军人物,创新经营团队的缺乏,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创新性和创新力,“钱学森之问”就是我们在研讨创新问题时最应该首先联想和深思的。没有适宜的体制创新环境、市场创新环境,就没有创新的人才环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我省社会智库建设的重要突破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宏伟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的成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这个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我省民间(社会)智库建设取得重要突破。目前,我省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社会)智库比较少,且影响不大,运作也不规范。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由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发起创办,并且提供办公场所、专职人员和经费支持,起点很高,目标高远,可以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智库或社会智库。黄河科技学院一直走在全国民办高校前面,在创新创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又发起成立了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不仅丰富了我省智库体系的类型布局,也必将对学校的发展、影响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所以,这是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特别是智库建设方面的幸事、大事,可喜可贺。

    其次,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的成立,符合中央强调的专业智库建设要求。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智库建设做出重要批示,他强调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汇聚最广泛力量,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要求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特别是要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突出创新这一时代主题,以区域经济与管理创新为基本定位和特色,定位很准,与中央的要求吻合,很有意义。

    最后,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的成立恰逢其时。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期,党中央、国务院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要求越来越高。历史赋予新型智库的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就河南来说,正处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转型关键时期,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河南的实践、“互联网+”战略实施和“四个河南”、“两项建设”等决策部署的深入推进,许多重大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智库建设尤为重要和迫切。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集聚了一批省内一流的专家学者,一定能不负众望,取得一流的智库产品,为助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于研究院今后的发展,我提几点希望:第一,方向要明。首先是政治方向要明。研究院的各类学术活动都要讲政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好政治关,自觉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防止错误思潮的干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能有半点含糊。研究方向也要明。要准确把握自身定位,把立足河南研究河南服务河南作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而努力。同时,注重对全国性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在全国学术界适时发出河南声音。第二,路子要对。要主动适应自身生存和环境发展变化,既借鉴国内外优秀智库建设有益经验,又结合专业智库发展实际,遵循智库建设规律,联系自身功能定位、学科队伍现状,以全新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冲破传统体制和观念的束缚,自觉担当起建设新型创新民间智库的时代使命。第三,成果要实。充分发挥智库在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智库建设,形成一批具有独创性的、高质量的智库产品,为地方政府宏观调控、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重大经济政策提供咨询和政策建议,为企业发展、经营决策、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

    推动“双创”向更高层次更高阶段迈进

    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 胡大白

    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于1984年。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目前,黄河科技学院占地26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下设16个二级学院、16个研究所,在校生3万余人,已发展成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这些年,学校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了一些成就,取得了许多荣誉,在全国民办高校各项排序中一直名列前茅。

    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黄河科技学院毕竟只有32年的历史,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校,和一些老校、名校比,积淀还不够,底蕴还不厚,基础还不牢,影响还不大,还处在成长期、发育期和强筋健骨、爬坡过坎的关口。要实现建成地方一流应用型高校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前,各条战线都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黄河科技学院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一些尝试。从2015年开始,我们把创新创业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并全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黄河众创空间”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区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就业50强,初步形成了一套特色明显、相互配套、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我们最近在总结反思“双创”工作。大家一致认为,创新永无止境,创新贵在持续。对我们这样没有国家财政保障、处于追赶阶段的民办高校来说,唯有创新创业、开拓进取,唯有敢拼搏、走新路,才能不断壮大,赢得未来。我们在“双创”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尝到了一些甜头,有了一些感悟,同时认识到了不足、差距和短板所在,这是我们提出创办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的基础和前提,或者说是我们为把“双创”推向更高层次、更高阶段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黄河科技学院之所以创办研究院,有两个方面的具体原因:一是中央要求要“深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推动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明确高校应当体现智库功能。二是学校转型发展有内在需求。2013年,黄河科技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也是河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5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转型”也好,“应用”也好,其要义都是要更接地气,更贴近实际,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经过研究和论证,学校决定把建立的智库定名为“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包括几个意思:一是突出创新这个时代主题;二是立足河南、研究河南、服务河南;三是着眼全国,思考和研究全局性问题。我们希望,省内外的高端智库、各位领导和专家,能热心扶持和帮助这个新的智库健康成长。我们相信,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能在助力学校转型发展、服务河南发展大局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创新驱动与濮阳赶超发展

    中共濮阳市委书记 何 雄

    濮阳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后发地区,创新要素集聚程度不高。促进濮阳新一轮赶超发展,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广阔的视野、良好的环境、有力的举措,始终把创新放到全局的核心地位,努力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以创新驱动促赶超发展。

    推动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我们的基本思路是:调优存量、做优增量,增加产业与区域耦合度,推动产业经济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完善链条,提升价值;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招大引强,形成集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结构优化。为此,抓好开放招商,加强区域合作,促进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打出组合拳。

    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主要做好几件事:“敞开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一元化户籍登记制度;“解开绳”,保留进城农民在农村的“三块地、一块产”,让他们“走”得放心、“进”得安心;教育、住房两牵动,政府出面和协调,推动解决进城农民子女入学和住房问题;整合各类就业培训资源,免费为进城农民提供各类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打造好城市,为居民提供优美舒适环境。

    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坚持“转、扶、搬、保、救、教”六路并进,采取单位帮村、干部帮户、派驻村第一书记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整合农业、水利、林业、国土、房产、评估及银行、保险等窗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解决了“两权”抵押贷款的一些具体难题。调整农业结构,探索“互联网+农业”的模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金融政策工具。出台加快推进市级政府投融资公司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整合市县(区)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组建我省首家市级政府担保集团公司。设立中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政府风险补偿资金和过桥资金,设立濮阳市龙都产业投资基金,扶持优质企业和上市后备企业,去年有6家企业实现上市融资,增量居全省前列。设立城市发展基金,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优化创新环境。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加快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移平台建设;加快企业孵化平台建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创新文化方面: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目前全市共有390家企业与国内335家高校院所进行合作。由高新技术企业、高校、金融机构等34家单位共同发起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众创空间联盟。

    开辟高端专业智库建设新天地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喻新安

    成立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是黄河科技学院发展进入进一步聚力、发力和做大做强阶段的必然选择。在黄河科技学院,无论是决策层还是执行层,血脉中都融入了“双创”的基因。甭管什么人,只要在黄科大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很自然地被注入这种基因,会被感染,被同化,从跟着走,到一起走。这里的员工,思考问题与众不同,都有“双创”思维;他们的目标追求也与众不同,“逢一必争、逢金必夺”,不仅人人耳熟能详,而且演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正因为如此,黄科大的人永不满足,永不停歇,拼搏创新永远在路上。由此不难理解,该校对高校体现智库功能的上级精神理解如此透彻,贯彻如此坚决;由此也不难发现,成立创新发展研究院且冠以“中国”的字眼,真的不是赶时髦,不是追求“高大上”,而是要以此为抓手推动学校发展上台阶,这再一次体现了黄河科技学院领导班子的责任感、使命感、创新勇气和担当精神。

    这个研究院能够做什么。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以区域创新为特色的高端专业智库。无论河南还是全国,区域问题都是很突出的,区域经济创新不仅极为重要,而且研究空间巨大。研究院计划设置五个研究部,分别在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等方面组织研究。智库的影响力,取决于有多少叫得响的智库产品。要持续举办中原创新发展论坛;围绕热点问题,适时组织小型的创新发展研讨会;创研中国区域创新发展蓝皮书和河南区域创新发展蓝皮书,等等。希望搭建一个平台,集聚一批不为名利,只为表达,只想做事的理想主义者;为那些有社会责任感,热心研究问题的同仁提供发声的场所,共同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贡献力量和智慧。

    这个研究院具备做成事的许多有利条件。研究院揭牌,标志着启动和开局。我相信,这个研究院绝不会昙花一现就销声匿迹,也绝不会只是个空架子有其名而无其实。理由很简单,黄河科技学院有创新创业的沃土,有浓厚的创新氛围和适宜的机制,应该能长出参天大树。在黄河科技学院的历史上,似乎还没有什么大的决断落空过。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决策机制,都为研究院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今天会场内外的布置、安排和会场气氛,已经让我们感受到黄河科技学院师生的热情、活力和劲头,这是一个不把事情办到极致绝不罢休的战斗集体。基于以上判断,我们坚信,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的明天一定会很美好!一定能不负众望,赢得属于它的佳绩、美誉和荣光。让我们共同努力! 


    Copyright@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