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做出许多重要判断。如提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等等。
比较4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发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要求有不少新的精神和指向:
1.第一次明确“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2023年4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曾得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的判断。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说明现在认为,当前在生产再生产的链条中,“需求端”是主要矛盾。会议还明确指出:“企业经营困难”,直指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2.第一次未提“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近年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都反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今年4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房地产业发展,有几个新的精神:一是未再提“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这意味着什么,还需要品味和权威解读;二是强调“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这表明房地产业会有重大利好政策出台;三是强调“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四是提出“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把4月份强调“在超大特大城市”的限制去掉了;五是要求“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相信这个要求落地会有一系列的政策跟进。
3.第一次明确要求“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4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则进一步强调:“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进而把“拖欠企业账款”工作聚焦到政府欠款方面。这是重要的姿态,也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和关键。
4.第一次强调“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就业问题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要求:“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通盘考虑”,意味着系统的综合的周密的安排,这是适应严峻就业形势的迫切需要。
5.第一次强调“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众所周知,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但过去单纯强调扩内需、促销费,对如何提高民众消费能力重视不够。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要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两个“通过”,指明了扩内需、促销费的“源头”是促进居民收入增长。这就抓住了牛鼻子。
6.第一次强调,鼓励民企“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积极创造市场”。不久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要求“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鼓励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积极创造市场”。如何减少“三个敢”的风险,减低“创造市场”的成本,相信会有一系列的支持政策跟进和落地。
2023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