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专家观点
  •   >   正文
  • 专家观点

    喻新安:杨氏“教育世家”的传奇、功德与启迪

    发布日期:2023-06-20    浏览次数:

    6月15日,杨氏“教育世家”纪念馆揭牌及开馆仪式在滑县牛屯镇张营村举行。河南省教育厅、安阳市政府、滑县政府、滑县牛屯镇政府负责同志,杨氏“教育世家”第三代办学人、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胡大白,第四代办学人、黄河科技学院校长杨雪梅出席仪式。

    杨氏“教育世家的办学经历和教育报国的故事堪称传奇。乾隆年间,杨氏先祖杨明路迁入滑县牛屯镇张营村定居,在这里耕读传家。从晚清至今一百多年间,杨氏家族教育贤达辈出,涌现出了以杨庆肇,杨景梨、高紫珊、杨景潜,杨钟瑶、胡大白,杨雪梅、杨保成、杨保中为代表的四代办学群体。第一代办学人杨庆肇,在清末首开办学先河,启迪民智。第二代办学人杨景梨、高紫珊、杨景潜,在抗日烽火的艰难岁月里,坚持兴办教育,救亡图存。第三代办学人杨钟瑶、胡大白夫妇,继承先祖遗愿,勠力同心,30元起家兴办高考辅导班,历尽艰辛,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成为中国特色民办大学的一面旗帜。第四代办学人杨雪梅、杨保成、杨保中,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确立了教育报国的理想和宏愿,矢志不移,继往开来,推动国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迈出了新步伐。2021年8月,河南省教育厅授予杨家“河南省首批教育世家”称号,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杨氏家族四代办学精神的高度认可、充分肯定、大力褒奖。

    杨氏“教育世家”对中原乃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功德无量。杨氏家族四代薪火不断为民办学,前后经历百余年,跨越两个世纪。这期间沧海变迁,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巨大变化,但杨氏家族和后人秉持教育报国的理念和信仰从未动摇。他们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创造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发展模式,且均取得巨大成功,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清代末年,国力衰败,百姓多目不识丁,身处家乡的杨庆肇忧国忧民,与其他乡贤相约创办新式学堂,旨在启民智,去愚昧,树新风,以图报国兴邦。杨庆肇长子杨景梨,河南大学教育学系毕业后接任滑县县立初级师范学校校长,后任滑县教育局长、师范学校校长等职,为家乡教育事业奋斗终生。杨庆肇次子杨景潜,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农艺系,曾任河南信阳师范训育主任,抗战期间作为优秀教师被调往台湾屏东农业科技大学教书,直至逝世。杨氏第三代办学人杨钟瑶、胡大白,第四代办学人杨雪梅、杨保成、杨保中,从1984年起,为满足社会需要,从创办自学考试辅导班起步,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办成了全国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17-2022年,黄河科技学院连续五年位居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第一名,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30多万人,为河南教育兴省人才强省作出了积极贡献。

    杨氏“教育世家”赓续办学推动社会进步的壮举给予世人多方面的启迪。

    奉献社会方可实现自身价值。无论是在国力衰败、战火纷飞的旧社会,还是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杨氏“教育世家”的四代办学人,都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知识报国的志向,自觉启民智、解民愁、分国忧,致良知、为良师、育良才,不断地把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奉献给社会,奉献给国家,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回报乡邻回报社会,成就了轰轰烈烈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社会、民众和政府的广泛赞誉认可。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脉和希望。杨氏四代人以博大的情怀、无私的奉献,赓续了中国民办教育史上的一段又一段佳话,他们的精神、风范和业绩值得礼赞、传颂和弘扬。

    顺应社会需要就能有所作为。杨家第一代、第二代办学人,生活在国运衰败、百姓多目不识丁的动荡年代,他们立志办学,“旨在普及教育、强国兴邦”,“引邻邦县邑数十村学子,广受烛照,泽被深远”。第三代、第四代办学人,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不懈奋斗,拼搏进取,克服重重困难,创办黄河科技学院,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大学发展之路。胡大白获评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荣获“中国好人”“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 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原人物”等称号,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逆境之中奋起方显英雄本色。“滑邑地瘠民贫”,杨庆肇“借桑蚕社款”建起县立农业学校,后改名为乙种农校蚕科、县立第二小学,成为极贫年代豫北大地的一道风景。杨景梨在“七七事变”爆发、豫北地区相继沦陷,学校纷纷解散的情势下,拼凑经费,成立“正气中学”。胡大白在与病魔的艰难斗争中踏上办学之路,倾心“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创造了中国民办教育史上的无数第一。杨钟瑶以“虽九死其犹未悔”忠贞豪气,为黄河科技学院的创建和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同仁们用“鞠躬尽瘁创伟业此生壮哉,呕心沥血育桃李雅范卓然”的诗句概括他非凡的一生。

    敢为人先才能永立时代潮头。杨庆肇为“普及教育、强国兴邦”,“营建自科举废除后邑内首间新式学堂”,成就大批优秀人才。杨景梨担任豫北联中校长,数次迁址,矢志不移,“所到之处,播种育苗,惠及当地”。胡大白、杨钟瑶,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顶着重重压力,排除各种阻挠,“给自己压力,不留退路”,创办让人刮目相看的黄河科技学院,首创“本科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就了新中国民办教育的传奇。杨雪梅、杨保成、杨保中,不辱使命,成功接棒,用产教融合加快建设一流应用科技大学,以先进理念推动办学水平持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杨氏“教育世家”四代薪火相传、赓续办学所诠释展示的教育理念、情怀和成就,表现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奉献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敬仰,并转化为科教兴国教育强国的不竭动力,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民族复兴伟业砥砺前行,接续奋斗!


    2023年6月16日


    Copyright@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