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首页
关于我们
研究院简介
领导介绍
专家介绍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研究成果
出版物
研究报告
其它成果
媒体报道
相关活动
研究平台
创新资讯
专家观点
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专家观点
喻新安:经济复苏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发布日期:2023-04-07 浏览次数:
扩内需促销费稳增长,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去年我国经济增长3.0%,大大低于年初制定的目标,尽管这个3%放在全球看并不算低,但与东亚地区和周边多数国家比,是偏低的增速。因此,疫情过去,经济社会生活恢复常态,人们自然期望经济尽快复苏。
从今年一季度情况看。经济复苏,在一些领域和方面,是比较确定的,这主要是那些与国民刚性需求紧密相关的行业如房地产业、短线行业如餐饮、旅游等。其特点是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属于“内循环”范畴的经济活动,只要政策对头,加把劲就能见效。
旅游市场
火爆。
旅游业第一季度实现开门红。一季度,吉林长白山主景区共接待游客19.37万人次,同比增长415.77%,比2019年同期增长14.41%。重庆沙坪坝千年古镇磁器口古镇,一季度接待游客366.32万人次,同比增长达69.43%。湖南武陵源、天门山、大峡谷、茅岩河四大景区共接待游客224.79万人次,同比增长418.34%。四川三星堆博物馆,1到3月接待游客近百万人,同比上涨35%。云南丽江,1到3月共接待游客1838万人次,同比增长86.71%。
餐饮业迎来复苏。
截止2022年末,中国餐饮市场有约827万家门店,低于前两年同期水平,疫情后出现了大量空置商铺。2023年1月,全国新增注册的餐饮公司和餐饮单店就已经有71733家。创业开店热情可见一斑。对比疫情前,51.5%的餐饮企业单店客流量变化有所增加,70%的门店单店日营收在2k-1.5w之间,餐饮市场释放了非常强烈的复苏信号。资本市场对餐饮行业投资热情高涨,
2023年1-3月餐饮相关融资约有13件,其中轻餐饮融资事件数占比超60%。
房地产业明显回暖。
克尔瑞的数据,2023年2月,重点30城成交强势反弹,同环比涨幅均超4成。 企业层面,TOP100房企2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615.6亿元,单月业绩环比增长29.1%、同比增长14.9%。累计业绩来看,百强房企1-2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8189.5亿元,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至-11.6%。中指数据显示:一线城市3月楼市持续回暖,广州、上海涨幅明显,四城成交面积平均环比上涨73.0%,同比涨83.9%。
社会预期和信心在回升。
我国大宗商品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3月较2月上升0.6个百分点,达到103.4%,升至2020年8月以来,近32个月最高点。央行发布:一季度中国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3.8%,环比上升10.3个百分点。人气在回升。深圳市共有商事主体400.5万户;创业密度每百人22.7户,今年1季度新登记外资企业972户,新登记个体户5.18万户。
经济复苏,也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主要是长线产品、受供应链产业链影响较大的行业,以及对外部市场关联度和依赖性较强的产业,譬如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规上工业和
制造业利润额
大幅下滑。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72.1亿元,同比下降22.9%。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49.1亿元,同比下降17.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719.0亿元,下降19.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61.3亿元,下降35.7%;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59.3亿元,下降19.9%。1—2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0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个行业减亏,28个行业下降,2个行业由盈转亏。1—2月份,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837.8亿元,下降32.6%。
江浙一带规上工业利润增速断崖式下降。
特别令人忧心的是,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江浙一带,一二发月份经济发展情况不妙。从数据看,刹车片是踩死了的。如杭州、宁波、南京、苏州、绍兴、衢州,规上工业利润增速分别为-54%、-55.1%、-52.7%、-47.4%、-51.0%、-68.2%;无锡、南通、泰州、无锡、扬州、镇江、温州,规上工业利润增速分别为-21.3%、-25.9%、-22.4%、-21.3%、-31.5%、-40.1%、-21.3%。这样大幅度的利润负增长,以前是没有过的。
作为财政主要来源的税收明显下降。
财政部的数据,1-2月份,消费税下降18.4%,个人所得税下降4%,进出口消费税增值税下降21.6%,关税下降27%,城市维护建设税下降10.5%,车辆购置税下降32.8%,印花税下降31.3%,证券印花税下降61.7%,资源群税下降10.6%,土地增值税下降22.4%,国有土地出让金下降29%。
对我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决策层总体持乐观态度。
3月25日,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在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23年经济峰会
”
上表示,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中国实现今年经济增长
5%左右的目标是有把握的。
韩文秀说,中国的疫情防控已经进入新阶段,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呈现加快恢复的特征。
一些专家和机构也预判经济利好形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近期表示:
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是比较保守的,我国经济很可能实现6%,甚至更高的增长。他
认为
,中国享有
“后来者优势”
,
中国人力资源雄厚、国内市场庞大、产业种类齐全,如能将这些国内的经济优势发挥好,全力计划,将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增长。
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表示,预计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
5.7%的增速,快于去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2.9%,美国经济增长1.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4.0%,都低于中国的增速目标。
经济增速并不代表一切。事实证明,在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制下,在一定时段里,想单纯把经济增速搞上去并不难。但经验也证明,有时候经济的高增速完全可能与民众关切没有瓜葛,而如果经济增速不能带来民生福祉甚至会殃及后人,这样的高增速不仅无益而且有害。所以,在显示宏观经济形势的多项指标中,人们更看重利润、税收、财政收支、居民收入、就业率这些含金量更高的数据。
疫情三年,经济增长承压的情况下,居民就业和收入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目前看,
不少人
对于未来就业形势和收入情况并不乐观。
总的看,一些地方特别是江浙地区经济复苏情况不佳超出人们的预期,也表明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相当严重。中断供应链、产业链,也许不费吹灰之力,但要恢复供应链产业链就不那么容易了,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还要看别人的脸色。
对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我们只能
尽人事
以听天命
。
“尽人事”的关键是“尽”,就是想尽了一切办法,用尽了所有力量。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地方热衷于说空话、喊口号,表决心,“尽人事”方面工作偏虚。在推动经济复苏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如
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
、
发挥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疏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堵点等,都远远没有落到位。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就是要努力改善外部环境,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贸易往来中的摩擦。对俄乌冲突,要坚持中立立场,不可陷入战略被动。面对西方世界脱钩断链的围堵,我们要冷静分析,沉着应对,积极寻找西方联盟中的薄弱环节,争取各个击破,突出重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