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专家观点
  •   >   正文
  • 专家观点

    喻新安:建业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实践及启示

    发布日期:2022-09-30    浏览次数:

    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是河南省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十大战略之一。如何通过重大文旅项目,在文旅文创融合方面取得突破,建业集团投资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下称“只有河南”)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一、“只有河南”基本情况

         “只有河南”以“黄河、土地、粮食、传承”为主线,以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为基调,致力于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原文旅精品。该项目投资近60亿元,总占地622亩,核心区是一座单边长328米、高15米的幻城。幻城内拥有“幻城剧场”、“李家村剧场”、“火车站剧场”三大剧场和近20个微剧场,可同时容纳近万人观看。总时长700分钟的剧目、近千名演员,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表现手法最新、演出时长最长的戏剧聚落群。在这里,时间和空间相互折叠,每个人都会产生穿越感,会有一种奇特的心灵之旅,能够全方位“看到、听到、闻到、触到”厚重的黄河文化、中原文化与灿烂的华夏文明。

         “只有河南”创作伊始,就具备了创造性、引领性的四大特点,一是“首次”,它是国内首次将高雅严肃的戏剧文化以“被消费主体”、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形式独立呈现出来。二是“最大”,它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演出时长最长的戏剧聚落群。三是“最长”,它拥有当今世上单面最长的人工夯土墙,长328米,高15米,厚2米。四是“最多”,项目近60亿的投资额,刷新了中国单体文旅项目投资纪录。

         业内人士评价,“只有河南”作为全景式、全沉浸式戏剧主题公园,其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服务黄河战略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只有河南”以黄河文明为创作根基,把黄河和河南历史浓缩成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以沉浸式体验演绎穿越千年的黄河文明。该项目将极大提升黄河文化旅游项目的品质,成为国人世人了解黄河、感悟中原、读懂中国的文化窗口。二是在文化殿堂建设和文化艺术展示方面的创新价值和标志性意义。“只有河南”的建成,将从根本上改变河南历史文化深埋在地下、深藏在书本中、缺少展示载体的现状,打造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河南文化殿堂和文化符号。该剧目打破“台上表演、台下观看”的传统观演方式,使游客置身其中产生“移步易景,转眼千年”的戏剧幻境,将成为河南在中国演艺市场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三是在促进河南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打造文化强省方面的示范带动效应。“只有河南”是郑汴洛旅游带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动机,它的开城公演,对加快河南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提升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聚合效应,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文化品位,实现文化强省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效应。

         “只有河南”打破了以往观众对于戏剧的固有认知,用高浓度、大体量、深体验的形式建构了戏剧幻城的品牌模式。这个全新戏剧演艺项目一经发布,便引发了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其无论在主题建构、空间营造、还是沉浸体验的创新上都令人惊喜。自2021年6月5日开城纳客以来,在半年左右的运营时间里,经历了河南汛情、疫情的多轮冲击,在先后3次闭园的情形下,依然接待了来自全国235个城市的50万名观众,总观剧人次近300万,赢得了省外游客、年轻游客群体的纷纷赞誉和好评,引起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只有河南”通过一流的运营表现,成功入选“2021文旅融合创新项目”,助推建业连续两年作为河南唯一企业入选“中国旅游集团20强”榜单,进入全国旅游企业第一方阵。

         二、“只有河南”实现文旅文创融合的路径和方法

         “只有河南”以戏剧艺术为手段,以独特的东方建筑为载体,向世界讲述河南故事、中国故事。它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文旅文创融合的突破。

         (一)创新的项目构思实现了中原文化与沉浸式旅游的融合

         “只有河南”在创作伊始,就展现了它独特的项目创意构思。它把厚重、抽象的五千年中原文化,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用极具穿透力的艺术手法,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得中原历史、中原文化得以活化、具象化。它带给人们新的思考:高雅、严肃的戏剧艺术形式也可以这样被作为“被消费主体”,而不是景区配套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作品”。“只有河南”属于主题公园类产品,但它又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主题公园。在这里,吸引人眼球、激发人兴趣的,主要是一幕幕戏剧表演。“只有河南”作为戏剧聚落群,每一个空间都经过了整体优化,每一个剧场都是不可缺失的部分,每一条行进路径为观众带来的都是高浓度的戏剧体验,从而全景式地展现了河南的过往与当下。在“只有河南”,中原文化和沉浸式旅游通过“戏剧主题公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二)独特的建筑设计和布局承载了文旅融合的任务

         “只有河南”的核心区域,为328米见方的巨型城廓,以黄土和麦子为主要设计元素,着重强调“大棋盘”的设计理念,拥有56个不重样的格子空间,气势磅礴的百亩麦田,360米长的夯土墙,代表河南特色民居的地坑院,构建了挑战世界记录的建筑奇迹。“只有河南”独特的幻城式建筑,以中国古代营城的形制——里坊制为规划起点,以围棋棋盘式的规则格网为基本布局,创造出具有“严整规矩”的中国院子。这56个迷宫般的院落,远远看去,像一个能够包罗万象的城池,丰富而又捉摸不定的“迷阵”,带给人沉浸式的戏剧体验,进而在感知“黄河、土地、粮食、传承”的故事的同时,感受戏剧文化的无穷魅力。

        (三)丰富多元的戏剧内容展现了历史文化的融合与互动

         “只有河南”共有21个剧场,包括“李家村剧场”、“幻城剧场”和“火车站剧场”3大主题剧场,以及散布在周边的18个小剧场。这里所有的剧场,都在讲述河南和中原的故事。在主剧场“火车站剧场”和“李家村剧场”,用行进式演艺的方式,讲述了在1942年中原大饥荒背景下一段关于苦难和生死抉择的故事,让观众返回到那段悲壮的岁月,在思考和自我叩问中体味厚重中原文化中的人生信念。在可以容纳3000人的“幻城剧场”里,讲述了浩瀚博大、蔚为壮观的中华文明史,它通过最前沿的技术,用玄幻的手法,让一个个相隔千年的朝代和先人们,从地下慢慢升起,穿越到今天,或深情或俏皮地和观众对话交流。其他小剧场,如俺要回家、天子驾六遗址坑、第七机车车辆厂礼堂、候车大厅、下沉岁月、老院子等,都和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18个小剧场和3大剧场演艺内容相互映衬,互为补充,使得中原文化在这里变得可感知、可体验、可共情。

         三、几点启示

         (一)把握文旅文创融合的要义和标准

         河南近年大力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涌现出“只有河南”、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广受好评的作品,它们成功的秘诀都在于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和引领。“只有河南”的成功说明,要彻底改变河南文化历史“有说头、没看头”的状况,必须认真研究“历史文化新的打开方式”,做好文化资源的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沉浸式体验。要看到,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河南旅游也从传统的景区景点游,扩展到乡村游、城市主题游、研学游、休闲度假游、美食游等全域旅游状态,但旅游业的系统升级,仍有赖于让文化融入旅游、让旅游真正回归文化的本质。特别要认识到,实现文旅文创是否融合的标准,是观众、游客的数量和市场的认可度,要增强文旅项目对群众的吸引力、感染力,被市场接受,真正做到有观众,有看点,有市场。

        (二)文化资源是可以被消费的

         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无限性、多样性、可再生性、以及非直接消费性,这决定了其需要经过转化才能带来价值和收益。“只有河南”项目,以河南本土历史文化和黄河文明为创作根基,把悠远厚重的黄河文化内涵用艺术形式予以再现,把黄河和河南历史浓缩成一部高水准的文化产品,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它用更高的站位去挖掘文化资源、用年轻的视角来讲述传统文化、用超前的理念去布局文创产业、用走心的方式去阐释文化转化,并用更加专业的方法去实现文旅文创融合。可以说,它是成功利用文化资源激发出无限活力的文化商品的经典案例,由此也充分说明,文旅文创产品开发的重点及难点在于文化资源如何转化和融合。

        (三)文旅产业具有可适度超前发展的规律

         “只有河南”这一投资巨大、内涵丰富、市场广阔,有望与北京环球影城、上海迪士尼乐园比肩的重大文旅项目,诞生于经济尚不发达的中原大地,看似不可思议,其实也在情理之中。经济是文旅发展的基础,但文旅并不是随经济发展亦步亦趋地前行,而是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它可能与经济发展同步,也可能超前或滞后于经济发展。文旅除受经济的根本作用外,还受历史积淀、传统演化、投资主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旅发展有其相对稳定性。一个地区过去经济发达,后因多种因素落后了,但其文化影响力仍可能因惯性持续久远。在特殊情况和特定条件下,文旅发展可能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同样可以诞生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旅作品。

         (四)推动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要笃行项目为王

         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要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强化项目支撑。各地要积极研究推进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和管理体系,破解项目建设的各种瓶颈制约。要壮大文旅市场主体,注重加强与国内外一流文旅企业的合作,储备和建设一批吸引力、感召力和带动力强的文旅文创融合项目。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支持大型平台企业、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投资、兼并、并购等方式进入文旅行业。进一步完善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推动文旅市场向社会资本开放,发挥资本对文旅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助推作用,培育更多像“只有河南”这样文旅文创融合的旗舰劲旅。

        (五)发展重大文旅文创项目需要长期价值主义

         “只有河南”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建业集团秉持“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理念,坚持长期价值主义,多年来在传承中原文化上持续投资的集大成扛鼎之作。作为河南本土企业,建业十分注重中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弘扬,创立初期,胡葆森先生就提出“只有文化的,才是经典的”,并将这一认知贯穿企业发展始终。经过多年积累,建业先后开发了“电影小镇”、“足球小镇”、“开封七盛角”、“神垕古镇”、“大集古镇”等一大批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以重大文旅工程为引领、以中原文化小镇(系列)为依托、以相关配套文旅业态为支撑的文旅产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建业特色的文旅发展之路。建业在文旅文创融合方面的探索与坚守,值得尊敬,其发展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Copyright@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