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回正常轨道
喻新安
2月23日,中央召开了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要坚定必胜信念,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要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加大政策调节力度,强化“六稳”举措,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
当前,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必要和紧迫。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虽然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疫情扩散的势头得到遏制,但疫情防控工作的拐点还没有出现,一些地方疫情出现反复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所以,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这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硬任务;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爆发,已经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节奏和秩序,疫情严重的地区,经济发展甚至处于停滞半停滞状态。促进和推动经济活动正常开展,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回正常轨道,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这是硬道理。
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做到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
就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重回正常运行轨道来说,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表现在几个方面:
从确保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看。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外部环境趋近、下行压力加大以及推动经济深刻转型的背景下,保持了高于6%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分级、分区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推动国民经济实现在较高质量基础上的较快增长,完成年度发展主要任务,对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为十四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从圆满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看。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全面小康的基础是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是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有稳定和较高的收入。要看到,我国一些地区脱贫攻坚的任务本就十分繁重,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这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只有想方设法,在不放松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促进更多企业早开工早达产,促进各个产业各个行业实现良性运转,才能确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从企业发展、民生保障和稳定就业来看。疫情对我国各类企业正常发展都带来很大影响,特别是占我国产业企业总数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抗压能力弱,回旋余地小,在维持经营、资金筹措、员工薪资发放等方面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有的已经出现资金链中断、被迫减员降薪等困难,有点甚至到了被迫关门停业的地步。而企业不景气,势必造成部分职工失业,危机民生基本保障。因此,一定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帮扶措施,稳定企业正常开工和达产这个源头,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细胞活跃起来、强壮起来。
从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和保持较强产业竞争力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许多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交通、物流、餐饮、商贸、旅游、演艺、酒店、会展等行业遭到重创,进一步殃及到一产和各类制造业发展。现代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产业链之间更是环环相扣,特别是我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企业不能履约交货,产业链就会中断,进而会导致订单减少,产业外溢,竞争力下降,我们多年精心打造的产业体系可能受到瓦解甚至付之东流。因此,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采取财政援助、金融支持、税收优惠、民生保底等一揽子措施,确保我国产业发展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另外,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向好态势,也是我国成功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需要。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一万美元,但离世界公认的高收入国家收入标准还有一定距离。行百里者半九十。目前我们遇到的疫情影响,是迈向高远目标所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我们必须统一思想,保持定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继续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为成功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做出不懈的努力。
(作者: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