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媒体报道
  •   >   正文
  • 媒体报道

    河南日报发表喻新安教授“金融扶贫看卢氏”系列报道专家点评

    发布日期:2017-11-17    浏览次数:

    ?11月14日,河南日报要闻版推出“金融扶贫看卢氏”系列报道第一篇《让金融服务活起来》,同时发表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喻新安教授的专家点评《办法总比困难多》。

    喻新安教授在点评中指出:卢氏金融扶贫从“无人管”,到“管到底”,其背后体现了金融机构和有关方面,围绕金融扶贫所进行的一系列创新,实现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合作共赢”的局面。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更新观念,建立金融服务体系,其背后是海量的工作,体现出难得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卢氏金融扶贫的实践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解放思想,注重创新,就一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险阻,最终达到胜利的彼岸。

     

    附:河南日报记者报道、专家点评原文

    让金融服务活起来

    本报记者 吴烨

    11月9日下午,卢氏县朱阳关镇壮子沟村59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政社来到村金融服务部,向服务部负责人杜良博递交了农户贷款申请书。他告诉记者,他要用这笔贷款和已经准备的借款,扩大肉牛饲养,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按照当地金融扶贫政策,作为A级信用户,刘政社能贷到5万元扶贫款。得知三四天内贷款就能到账,他兴奋得合不拢嘴:“咋也想不到贷款能这么快、这么方便,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刘政社可能不知道,他能迅速获得贷款的背后,得益于卢氏三级金融服务平台的高效运转。目前卢氏已经建成了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体系,一个县级金融服务中心、19个乡级金融服务站和352个村级金融服务部,确保了金融扶贫服务的全覆盖。

    卢氏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高达15.3%。一个时期以来,尽管中央对金融扶贫有明确的政策规定,群众脱贫致富也急需金融支持,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金融扶贫政策很难落地。人行三门峡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徐庆炜说,这一问题带有一个普遍性问题,不仅卢氏有,其他地方也存在。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而农户贷款笔数多、数额少,形成了银行服务农村基层的空白地带。加之贫困户没有信用等级以及没有银行认可的担保和抵押,直接导致银行不敢放贷、贫困户贷不来款的局面。

    破解国家金融扶贫政策落地难题,必须架起银行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从“没人管”到“管到底”的转变。2017年初,按照陈润儿省长的要求,由省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省有关部门在卢氏县试点建立农村金融扶贫三级服务体系,真正解决“谁来管贷款”的问题。

    卢氏县常务副县长孙会方说:“卢氏金融扶贫的三级服务体系,就是把行政的力量、金融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在县、乡镇、村分别成立金融服务中心、金融服务站和金融服务部,形成了‘牵头推进有机构、办理服务有人员、贷款发放有流程’的工作格局,共同解决‘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的问题。”

    据介绍,村级金融服务部由村支书、驻村工作人员、村组干部及包村信贷员组成,负责政策宣传、信息采集、申贷初审工作,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短板。

    乡镇金融服务站则由主管扶贫工作的乡镇副书记、镇扶贫办主任和驻乡镇金融机构负责人组成,负责政策宣传、信用信息加工、申贷复核、上传下达、督促管理等工作。县级金融服务中心,成员包括县扶贫办、县金融办、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及各金融机构业务人员,负责贷款申请的受理、批转、督办,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工作,以及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平台的建设与业务运转等。三级金融扶贫服务体系实行信息共享、协同办公、各司其职、上下联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带贫作用明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像刘政社这样的贫困户,只需要到村级金融服务部填写贷款申请表,三级金融服务平台就会自主审核把关,协调银行、担保公司等机构发放贷款。

    没有担保和抵押,银行为啥敢给贫困户贷款?卢氏县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说,这得益于当地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的信用评价体系。据介绍,为确保金融扶贫的顺利推进,卢氏县三级金融服务组织会同相关部门,对全县超过90%的农户进行信息采集,按照140多项具体指标评定农户的信用等级,以此作为银行扶贫贷款的重要依据。等级越高,贷款额度也越高。

    朱阳关镇党委副书记、镇金融服务站站长陈丽波告诉记者,通过三级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全镇306家获得信用评定的贫困户,共获得“两免一贴”(免担保、免抵押和财政贴息)扶贫贷款1400多万元,用于养殖、种植等产业发展,还有51家贫困户的贷款申请正在审核。其中壮子沟村就有15户贫困户成功获贷。

    “钱虽然到账,但不能乱花。乡、村两级服务机构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的用途、使用方向,包括贷后清偿进行有效监管。如果贫困户的贷款不是用于产业发展,而是用于其他地方,我们就会对他停止授信、停止贷款。”卢氏县金融办主任雷军华说。

    “要想富,找支部,村村建有服务部,发展产业能贷款,金融服务最保险,群众只跑一次路,贷款四天拿到手。”谈及镇、村新成立的金融服务组织,朱阳关镇庙上村贫困户赵随英很是感激。

    她告诉记者,服务组织人员由有威望、公道正派的党员干部兼职,他们在评级授信、贷款监管服务中尽职尽责,在帮助贫困户获得扶贫贷款的同时,还引导大家发展兰花、香菇种植和养鱼,大家打心眼里感激党的扶贫政策。

    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初至10月31日,卢氏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获得贷款3.07亿元,贷款获得率从不到1%上升到25%;农村合作社和扶贫企业也分别获得贷款3.33亿元和2.63亿元。上述三类贷款主体共新增贷款超过9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0.2倍。

    专家点评

    办法总比困难多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研究员 喻新安

     《让金融服务活起来》这篇文章,具体、生动而准确地描述和呈现了卢氏建立金融服务体系的故事,反映了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方法创新,所带来的新的变化、新的格局。卢氏金融扶贫从“无人管”,到“管到底”,其背后体现了金融机构和有关方面,围绕金融扶贫所进行的一系列创新,实现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合作共赢”的局面。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更新观念,建立金融服务体系,其背后是海量的工作,体现出难得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构建三级金融服务体系,填补了银行服务基层的空白,织密了农村金融“毛细血管”,增进了政府与银行的协同,真正把“小银行”开到了农户家门口,不仅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也使金融机构显示出其温度、情怀与担当;不仅带来了扶贫贷款的落地,也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和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卢氏金融扶贫的实践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解放思想,注重创新,就一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险阻,最终达到胜利的彼岸。

    原文链接:javascript:void(0);

    Copyright@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