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专家观点
  •   >   正文
  • 专家观点

    喻新安:杨钟瑶先生“圣人”级别的人设与修为

    发布日期:2025-09-02    浏览次数:

    杨钟瑶先生“圣人”级别的人设与修为

    ——为纪念杨钟瑶先生逝世20周年而作

    喻新安

    2005年9月1日,中国第一所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人之一、常务副校长杨钟瑶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离世,享年64岁。

    2025年9月1日,黄河科技学院召开纪念杨钟瑶先生逝世20周年座谈会。钟瑶先生的同事、亲朋、学生和家人,深情回忆与先生交往相处的点滴往事,深情缅怀先生不俗不凡献身教育的无量功德。其情其景,感人肺腑,令人泪目。

    现在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蔚为壮观,受到党和政府大力支持和国家的法律保护。但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80年代创办民办高校的先驱们,要面临怎样的困难、艰辛和风险;恐怕也很难理解,何以会有胡大白、杨钟瑶夫妇多方奔走“十年找党”的传奇故事。

    那是一个万物复苏、拨乱反正的年代,但“旧秩序”尚未退出历史舞台。在公办学校“大一统”的体制和环境下,“别出心裁”地创办民办(私立)大学,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注定被主流舆论视为“另搞一套”、“另起炉灶”,不仅不合时宜,且有私有化、自由化之嫌疑,是“异端”,是“犯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胡大白、杨钟瑶夫妇,两个普通的大学教员,不仅急社会之所急,30元起步,办起了高考辅导班,而且在有了一定积累后,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设想把高考辅导班“升格”为一所现代大学。这是没有先例、没有政策依据、超越时代的奇思妙想和独辟蹊径,但,胡大白、杨钟瑶夫妇居然成功了!黄河科技学院,在全国万千高考辅导班中脱颖而出,实现了华丽转身和迭代升级。这是一段佳话,一个传奇。

    事非经过不知难。黄河科技学院的发展历程,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就是两个20年。第一个20年,是大白女士、钟遥先生合力支撑,在一批志同道合元老帮助下,奠定了发展基础,确定了发展基调,打开了发展空间;第二个20年,钟遥先生虽然离开了,但优秀儿女雪梅、保成成长成熟起来,加上一大批青年才俊积极参与,学校进入持续发力、多方突破、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回头看,黄河科技学院两个20年的生存发展环境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难”和“险”。眼下民办高校的外部环境仍不乐观,还存在不少歧视和不公正的政策,但最困难、最危险的还是第一个20年,特别是前10年。可以说,决定黄科院生死存亡的“雪山”、“草地”,以及“娄山关”、“腊子口”,还是在那个初创的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年代。不夸张地说,稍不留意,稍有不慎,稍微动摇,都可能被扼杀,遭遇夭折,或被淘汰出局;没有胡大白、杨钟瑶夫妇“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没有他们“舍我其谁”的胆魄,这所新型大学不可能立足,恐怕早已不复存在。

    资料显示,大白女士、钟瑶先生创办中国第一所民办高等学校的历程,绝非风轻云淡、傍花随柳,而是充满了艰辛、畏难和风险。他们是冲破公办高校一统天下的勇士,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传统观念仍占上风,极左思潮仍甚嚣尘上的年代,他们创办独立于体制之外的民办(私立)高校,无疑是在刀尖上跳舞,在云端游走,在体制夹缝中求生。这就不难理解,当初大白女士、钟瑶先生提出在辅导班基础上办大学,班子里立即“炸了锅”,有四个校领导“愤然”辞职离去;也不难理解,他们为方便接送老师授课购置一台车,居然被供职的大学纪委“约谈”“调查”。那才叫风雨交加,难上加难。

    在纪念钟瑶先生逝世20周年座谈会上,年逾八旬的黄河科技学院原党委书记程宏先生第一个发言。程宏先生与钟瑶先生中学同窗,几十年情同手足,他曾任职领衔多所省内外重点公立大学,是资深教育家,受钟瑶先生嘱托,退休后“加盟”黄科院多年。程宏先生感慨地说:“大白、钟瑶当初干的事,借我十个胆我也不敢干!”还说:“如果我是纪委书记,我也得查你,因为你真违规了呀!”可见大白女士、钟瑶先生当初创业是多么的不易!

    回顾黄河科技学院的发展历程,人们一致认为,钟瑶先生是黄河科技学院的总设计师,是智多星,是掌舵者;没有钟瑶先生,就没有黄河科技学院的今天。现在我们需要延伸思考一下,为什么钟瑶先生能成为黄河科技学院的总设计师?为什么这么多人众口一词、如是赞誉?这个评价和赞誉背后的成因和逻辑是什么?

    回答这些问题,其实也不难。钟瑶先生能成为全国第一所民办高校的总设计师,不是偶然的,是由他的秉性、品质、能力、水平所决定的。一言以蔽之,钟瑶先生有“圣人”级别的人设与修为。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活阅历告诉我们,世上没有完人,但确有“圣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所谓“圣人”,就是具有特殊素养和修为,在生活态度、为人处世、人生追求等方面超凡脱俗,不甘居人下,不随波逐流,不轻言放弃的人中翘楚。这样的人,没有称得上缺点的“缺点”,没有算得上毛病的“毛病”;在人群中,他是天然的领袖和主心骨;有他在,大家心不慌。这样的人,没有人际关系方面的是是非非,对谁都和颜悦色,彬彬有礼,干任何工作,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绝不马虎,绝不凑合;任何情况下,都能坦然处之,沉稳应对。这样的人,有良好的修养,对谁都客客气气,友善平等,和睦相处,不恃强,不凌弱;他们修养极高,不会骂人,不说脏话,不轻易发脾气,人人愿意与之相处。这样的人,天分极高,人望极高、威信极高,他们在无声地准备着,一旦历史来敲门,给予发挥才能的机遇和舞台,就会换发出难以想象的能量,就能挥斥方遒,大有作为,成就伟业。

    钟瑶先生就是这样的“圣人”。他是一个非同一般的传奇人物,在为人和处世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和境界,一般人难以企及。在钟瑶先生身上,有独特的气质、气场和能量。他的文质彬彬背后,是家学渊源赋予的文化底蕴、自立自强的风骨和成就一番事业的巨大人格力量。

    从钟瑶先生的同事、亲朋、家人和学生叙谈中可知,钟瑶先生在为人做事方面都堪称典范。在为人方面,钟瑶先生无可挑剔,他具有高尚、纯粹、忠诚、善良、谦和、责已的品质,做到了不依附,不张扬,独立思考,与人为善,不卑不亢;在做事方面,钟瑶先生追求至善至美,他才华横溢,动手能力强,且是多面手,做到了干啥成啥,样样出彩;他有眼光、有智慧、有忘我精神,且具有坚韧不拔、周到细致、善始善终的优良作风。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钟瑶先生是一座丰碑,是黄河科技学院乃至民办教育领域所有领导者、组织者、建设者的楷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黄河科技学院正在为建设一流应用科技大学而奋斗,这是一项极为崇高、光荣、艰巨的使命,要面临许多不可回避的困难和挑战,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堵点和关口。纪念钟瑶先生,就是要传承弘扬先生的思想、品质、精神、作风,在新的形势下发扬光大,成为一代代黄科院人追逐梦想、克难攻坚的永恒动力和精神力量。

    要注重不断学习。要像钟瑶先生那样,自觉地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提升自己。要不满足现状,根据建设一流应用科技大学的需要,捕捉最新科技信息,了解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不断学习新知识,增强新本领,自觉提高专业能力和学术造诣。还要在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达到更高层次。

    要注重自我修炼。要像钟瑶先生那样,重视个人修养,在道德准则、人格塑造、行为规范上自我提升。要有闻鸡起舞的自觉、自励、自律,有卧薪尝胆的隐忍、志气、胆气,有铁杵磨成针的耐心、恒心、韧性。努力做到独处不孤,内心充盈,培养真诚、善良、正直、宽容的品质,将自律融入日常生活,做到言行一致、心口如一,始终如一。

    要注重大胆实践。要像钟瑶先生那样,做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实践者、推动者。要秉持“敢为天下先”的黄科大精神,践行“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的承诺,锚定建设一流应用科技大学的总目标,细化任务,分项目分阶段扎实推进。各级干部要重视调查研究,坚持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率先垂范,干在前面。

    要注重持续提升。要像钟瑶先生那样,不满足现状,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自我加压,追求卓越,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要按照建设一流应用科技大学的要求,细化学校“一二四八”战略举措,根据变化的实际,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要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鼓励创新,狠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2025年9月2日


    Copyright@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