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专家观点
  •   >   正文
  • 专家观点

    喻新安: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喜”与“忧”

    发布日期:2025-06-23    浏览次数:

    进入6月中下旬,前五个月的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在陆续公布和披露。从各方面的数据看,国民经济运行有"喜"有"忧",继续保持好的发展态势,正视和克服经济运行中的隐忧,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着力的方向。

    国民经济运行的"喜"主要表现在:其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较快增长。6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介绍,5月份,全国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环比增长0.6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制造业增长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和2.8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股份制企业增长6.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9%;私营企业增长5.9%。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170亿元,同比增长1.4%。

    其二,服务业生产指数实现同比增长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2%,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11.2%、8.9%、8.4%,分别快于服务业生产指数5.0、2.7、2.2个百分点 1-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9%。5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5%,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其三,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据商务部发布,2025年1-5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18家,同比增长10.4%。部分领域和地区实际使用外资 情况向好。电子商务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46%、74.9%、59.2%、20%。东盟地区实际对华投资增长20.5%,日本、英国、韩国、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70.2%、60.9%、10.3%、7.1%。

    其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5月份,消费市场总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5月份当月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为2024年以来月度最快增速。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2万亿元,同比增长5.0%;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增速比1-4月加快0.1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运行也存在"忧"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情况不理想。1-5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91947.0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低于1-4月0.3个百分点。其中,1-5月,第一、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分别低于1-4月4.8和0.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降幅则扩大0.2个百分点。二是财税收入低增长或负增长。财政部数据显示,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623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全国税收收入79156亿元,同比下降1.6%;非税收入17467亿元,同比增长6.2%。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486亿元,同比下降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55137亿元,同比增长1.9%。 三是就业压力加大。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2025年1-5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2%、5.4%、5.2%、5.1%、5.0%,持续走低,形势严峻。四是实际使用外资 下降。6月20日,据商务部发布,2025年1-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58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2%。

    事实证明,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 韧性,整体情况有"喜"有"忧","喜"大于"忧"。

    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用好有利条件,解决克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稳住经济基本盘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努力提升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完善社会保障激发消费潜能;统筹 发展和安全通盘考虑内外部风险挑战,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要把保障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出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民生政策举措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要 坚持干字当头,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要以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为契机,坚定不移落实 "两个毫不动摇",发挥民营经济生力军作用,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

    2025年6月22日


    Copyright@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