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专家观点
  •   >   正文
  • 专家观点

    喻新安:回忆卢展工与中原经济区谋划、研究的一些往事

    发布日期:2024-01-19    浏览次数:

    算上2009年12月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参加河南省社科界座谈会,首次提出要研究"什么是中原""什么是中原崛起"等问题的时间,河南谋划建设中原经济区至今已经十年了。十几年弹指一挥间,那些亲身经历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为河南振兴忘我奋战的情愫还不时在胸中激荡。

    谋划建设中原经济区,是2010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反映了以卢展工同志为班长的河南省领导集体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得到了国家众多顶级专家、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和全省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

    进入新世纪,从"十五"规划开始,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鼓励地方发挥特色优势竞相发展。如何把区域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了各省追求的目标和区域竞争的制高点。由于各种原因,在这一竞争格局中,河南并未赢得先机,甚至陷入被动。当时的情况是:南边,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西边,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东边,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北边,早就传闻山西正争取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年12月这一诉求得以实现。据我所知,2007年河南曾把郑汴一体化作为选项上报,但未获批准。其原因想来也不奇怪,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必须既体现地方特色,又具有全国意义,郑汴一体化对河南特别是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作用自不待言,但放在全国看,难说有多大示范意义。申报"落榜",说明我们的视野和站位存在一定局限性。

    进入2009年,河南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试图将中原城市群"三化"协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年11月前后,一切进展顺利,河南的设想和方案得到了高层认可,只差一个环节,就是国家有关部委到调研一次,形成报告,由国务院正式批复就完成了。因此2010年1月25日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直言:"积极争取把中原城市群‘三化’协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好中原城市群‘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规划"。客观地说,申报中原城市群"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是一个不错的方案,若成功,不输大多数省份的获批战略。似乎大局已定,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2009年11月底,卢展工由福建调任河南省委书记。卢书记曾成功策划海西经济区,他来到河南,注定要给中原内陆大省带来新的信息、新的理念和新的治理方式。2009年年底前后,我听河南省发改委同志不止一次说,国家发改委多次催问来豫调研的时间安排,但书记一直没有点头,说先放一放。省发改委一位领导私下说,书记可能在考虑有无更好的选项。于是,谋划中原经济区,被提上了议程。


    卢展工点题研究"什么是中原"等战略问题

    2009年12月 24日至25日,河南省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卢展工在会议上提出:要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强调"要在中原崛起总体战略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一个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和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相呼应、相衔接的总体纲要、总体规划,把这些年河南省在发展中形成的、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发展思路整合起来,持续地做下去。"2010新年伊始,卢展工开始了为期2个月的密集调研,调研是从智库机构——河南省社科院开始的。2010年2月21日,阴历正月初八,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卢展工在省委常委、副省长孔玉芳,省委常委、秘书长曹维新陪同下,到河南省社科院调研座谈,问计专家学者。

    卢书记到社科院调研,是省委办公厅头一天中午通知的,下午3点,社科院班子开会,议定我负责专家发言准备。我们对新书记不了解,调研目的是什么、有无重点、谈些什么?心中根本无数,但省委书记来调研是大事,不容有失。于是,我托人联系省委副秘书长卢厚实同志打探信息,回复居然是"没有主题,发言人你们定,让专家随便谈"。话是这么说,但还是要有所准备。我们下午4点召开研究所所长会,我在通报情况后说,我们预期一下结果,最好是给书记留下好印象,包括认同观点,认同专家,认同单位,发言不能讲困难,要直奔主题,不说虚话,可以放开谈,但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晚上8点半,召集所有发言人开会,交流发言题目和要点,我一一做了点评,对几个发言提出要调整内容。拟定我第一个发言,但直到晚上12点我才有空准备个人发言稿。

    次日8点20分,卢展工一行来到省社科院会议室,没有任何客套寒暄,卢展工一落座,看了看对面坐着的社科院班子成员桌签,开玩笑地说:"呵!保佑、道兴、新安、建全、同民,名字都很好啊,可以作一首诗了。"书记的幽默,打破了紧张的气氛,会场一下欢快起来。

    说实话,我们还准备了主持词以及社科院的详细工作汇报,没有想到,卢书记打破常规,亲自主持座谈会,也不听我们的工作汇报,要专家直接发言,我们准备的一套用不上了。不过,书记第一次来,我们还是硬着头皮简单汇报了社科院的基本情况,书记也给面子,没有阻拦。

    专家发言内容很丰富,涉及到区域战略、城市发展、结构调整、农业农村、中原文化、党的建设等,卢书记听得很有兴致,不时插话,与大家交换意见。非常轻松的聊天场景,完全没有大领导做指示的架势。其中一位专家拿了一个从国外带回来的太阳能充电棒,讲到绿色环保时演示了一下,建议在机关大院里安装照明,可以大量节能节电,卢展工扭头对省委秘书长曹维新说"办公厅考虑一下,省委大院可不可用啊"。

    座谈会持续6个小时,中午安排了盒饭,卢展工与专家们边吃边聊,一些同志即兴发言,与书记交流看法。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卢展工书记与众不同的领导风格,大家都很受感染,内心充满喜悦和快乐。卢展工最后发表讲话,指出大家谈得很好,很有见地,对社科院的专家队伍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提出要研究七个问题:①中原崛起总体思路的系统化研究;⑵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下的河南定位研究;③河南的比较优势研究;④中原崛起战略布局研究;⑤河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⑥中原文化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带动力、支撑力研究;⑦将河南的一些弱势转化为优势研究。

    对卢展工书记的讲话,省社科院高度重视,于23日上午召开科研人员会议传达学习。接着制定了《2010年度重点课题实施方案》,除卢展工点题的7个问题外,增加了《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中坚持"四个重在"的系统研究"》,共8个重大课题。课题研究的总体要求是:紧密结合省情,体现时代特点;提倡讲新话,尽量提供新思想、新观点、新建议;突出实效性、对策性、操作性,力戒一般化、空对空;整合学科资源,发挥综合优势。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3月31日,我执笔给省委省政府写了报告,通过《领导参阅》,报送了《"中原"的由来与嬗变》《中原崛起目标的提出与深化》《中原崛起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意义》《加快中原崛起的关键点与着力点》四份报告,卢展工书记等领导很快做出批示,予以充分肯定,批转有关部门阅研参考。一周后,又报送了《重新认识中原崛起的战略布局》《中原经济区率先先行先试的主要领域》等成果,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和肯定。

    参与和领衔中原经济区的谋划和研究工作

    根据省委要求,从2010年3月下旬开始,省政府组织了一个阵容庞大的课题组集中研究河南发展战略问题。省社科院、河南大学、河南财经大学、郑州大学、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委研究室、省科学院、河南日报社,以及省发改委、省统计局、省财政厅、省农办、省金融办、省农业厅、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省商务厅、省人社厅、省能源局等部门共56人参加(史称"56人团队")在郑州新世纪大厦集结,开始了为期3个多月的封闭式研究。抽调的56人,来之理论界和与实际部门的各占一半。为了保证这批人能"脱岗"研究,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发了正式的抽调通知,明确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暂定抽调工作3个月,根据研究工作进展确定后续时间"。

    (河南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中原经济区课题组组长李克与课题组部分同志在新世纪大厦前合影)

    由省政府牵头,组成如此庞大的团队,采取如此坚决的举措开展战略研究,在河南历史上是第一次。这次大集结,省社科院参加6人,是参研单位中人数最多的。课题组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挂帅,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副主任刘伟坐镇指挥。在此期间,李克与课题组多次交换意见。2010年4月7日,卢展工在全省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认真总结梳理我省这些年来的发展思路,形成与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相衔接的比较系统的中原崛起实施纲要。按照省委要求,课题组开始了艰苦的研究工作。

    此次集中研究,是直奔中原经济区去的,也是耗时最长的。中间有个插曲,就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非常关心河南工作,来河南调研时提出可否搞中原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并就此事直接询问国家发改委,得到回复是全国还没有此类示范区,于是向河南省委提了建议。根据领导指示,设立中原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也纳入了研究范围。

    这样,课题组研究就大体分为几个步骤:①中原经济区研究。分为5个研究小组,分别由河南大学王发曾、省社科院喻新安、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王永苏、省统计局王作成、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郑泰森担任组长。在近两个月时间里,各小组分头研究,经过组内和联组多次讨论、修改,形成五个分报告:《中原与构建中原经济区研究》《新形势下中原崛起的内涵和标志研究》《加快中原崛起重大意义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中原崛起问题研究》《河南省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总报告《中原崛起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报告》。期间,委托省社科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历史学专家围绕"中原"的概念、范围及其历史演变分别提交了专题报告。我负责撰写了《加快中原崛起重大意义研究》,第一次把河南的比较优势概括为五个字,即:大(人口和经济大省)、根(民族血脉之根)、粮(粮食优势)、位(区位优势)、群(城市群优势)。我还提出了"大省优势""腹地效应"等新概念,后被广泛使用。②中原新型城镇化研究。分为10个研究小组,研究内容分别是:《关于传统城镇化有关问题研究》《国外城镇化发展研究》《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研究》《中原新型城镇化目标研究》《河南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研究》《建设中原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的意义研究》《河南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路径选择》《中原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需要解决重大问题研究(一)(二)(三)》。大体用了一个月时间,形成了10个研究报告。我负责和参与了《中原新型城镇化目标研究》《建设中原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的意义研究》的研究。③起草《加快中原发展建设纲要(初稿)》。

    集中研究过程中也有不少有趣的事情。与李克常务副省长相关的至少有3次;一次,他与课题组几个组长聊天,说卢书记虽然没来,但很关注课题研究,我也经常汇报进展,"我看书记的眼神啊,如果拿不下来,非吃了我不行!"另一次,他在听取汇报后说:说到底,关键是怎么能在中央"十二五"建议,或国家"十二五"规划里写上关于河南的几个字,"这几个字是什么呢?需要鬼才提炼啊!"还有一次,李克请我们几个吃饭,饭桌上他说:将来要犒劳大家,并伸出一只手说:"每个人的奖金不低于5个数"。关于发奖金的"承诺",还有人当真,在一次联组讨论发言中,有人半开玩笑地问:"李省长,我们的奖金啥时候发啊?"李克也半玩笑地说:"这事找张维宁啊!"大家一笑了之。

    列席省委发展战略问题务虚会,力挺中原经济区战略选项

    2010年7月2日下午,省委召开专题研究河南发展的战略思路问题的常委扩大会议。课题组提交三份汇报材料:《关于建立河南"三化"协调示范区初步设想的汇报》《关于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初步设想的汇报》《关于中原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初步设想的汇报》。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做专题汇报,李克副省长做了补充说明。提交的第一份材料,其实是原来决策层研究过的方案,等于提交重议。

    汇报后开始发言讨论,印象中出现了冷场,有几分钟没有人说话。在我列席过的省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事会)中,很少有冷场情况。此次会议冷场,一方面可能是文件多内容新,领导们平时不接触这些东西,不知从何说起;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第一个方案是原来确定了的,上了省政府工作报告,力推此方案的省长就在座,怎么说和表态呢?

    我和王发曾、张占仓、耿明斋列席会议,坐在最后一排,没有发言的任务和准备。此时,主持会议的卢展工同志发话了,他说:李克啊,你们课题组的专家来了没有,专家可以先讲一讲嘛!于是,李克转过头,隔着几排喊了一嗓子:你们几个专家先发发言吧,还点了我的名。这样,我只好站起来第一个发言,谈了十几分钟,其他专家同意我的观点,做了补充。我在发言中阐述了为什么争取国家战略首选中原经济区,谈了三点,首先,要搞清楚当前的国家区域政策和走向;第二,我省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形势十分严峻;第三,中原经济区是三个方案中的最佳方案。我强调,由于河南的优势很"综合",问题也很"综合",所以要搭建一个"综合"的平台来承载。中原城市群"三化"协调示范区方案尽管工作基础最好,被高层认可、获批的可能性最大,但这个方案最大的问题是涉及区域偏小。中原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是个不错的选项,但新型城镇化毕竟还是"单"了一些,有些内容放进去显得勉强。我说,中原经济区具有相对独立、特征明显、内在联系紧密、综合承载作用强等特征,是一个很大的综合平台。如果这个方案能得到批准,将产生全局性的深远的影响。申报这个方案尽管有风险,我们还是很有信心,从专家的角度,我们都力推、力荐这个方案,觉得不干这件事不甘心。

    几个专家发言后,领导同志(主要是省委常委)一一发言,多数同志赞成将建设中原经济区作为河南的战略选择,也有个别常委提出中原经济区太虚了,还是第一个方案好。郭庚茂省长最后一个发言,他说:最理想的当然是中原经济区,但也要考虑批不了来怎么办。他还转过头,对卢展工说:"书记啊,这个可是比你弄那个海西还要难啊!要不要考虑一个退路,就是中央不批中原经济区,拿不下怎么办?"

    卢展工做总结讲话,主要讲了三个问题:第一,研究的目的,他说,随着"十二五"规划建议和规划的研究编制,河南到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子,应该有什么样的战略定位,应该有什么样的发展战略能够得到国家认可、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是广大干部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我和多数同志的看法一样,倾向于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个设想方案。从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到国务院下发意见,前后经历了5年多的时间。谋划建设中原经济区难度确实很大,如果没有坚实的思想基础,没有广泛的共识,没有统一的意志,没有上上下下的凝聚力,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很难取得成功的。第二,为什么要提出中原经济区,他说,以河南为主体、涵盖周边的中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不如沿海地区,但自成体系,不可能依靠任何其他区域的辐射和带动。十七大提出,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我们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在立足河南实际的基础上,对中央决策的积极呼应,对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主动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发展的必然。第三,建设中原经济区有什么好处,他分析了几个有利于:有利于以区域经济的理念来审视河南的发展定位;有利于提升在全局中的位置、争取国家更大支持;有利于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四是有利于更好地谋划我省的发展规划。

    "7·2"会议决定把构建中原经济区决策权交给人民群众,交给专家学者,交给在一线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们。事实上,"7·2"会议已经为河南战略思路的选择确定了基调。从7月上中旬开始,各类谈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活动频繁举办。省委政研室、宣传部、统战部分别召开了座谈会、研讨会。省政协把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言献策列为常委会议题。省委还对全省158个县(市、区)的书记和县(市、区)长进行了一次网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00%的书记和县(市、区)长关注中原经济区的谋划和构建,95%以上表示赞成和支持建设中原经济区。可以说,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得到了理论界、政府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全省上下的广泛赞同,成为几个月里河南各地街谈巷议的话题和亿万人民的基本共识。

    几乎所有重要的研讨会我都参加了。2010年7月21日,河南日报发了我的文章《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多重视角》;2010年8月13日,我写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义和路径》在郑州日报发表,这是最早见诸报端的系统分析中原经济区的长篇文章。2010年9月21日,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我策划和参与的专家对话《如何推进互惠多赢的区域经济合作》,我在文中分析了中原经济区的内涵和特点,这是中央党报第一次正式论及中原经济区问题。

    参与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游说和高层研讨会筹备

    2010年8月至10月,河南省及国家有关学术机构在北京连续举办学术研讨会和汇报座谈会。参加会议的领导和经济学家不约而同力挺中原经济区,异口同声呼吁把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参与了有关的游说活动和研讨会的组织筹备工作。为了筹备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的第一次研讨会,我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赖谦进等提前到京,前后拜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原主任王梦奎,中央党校原教育长李兴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陈栋生等专家,每次都是呈送我们的研究报告,介绍基本情况和观点,表达我们的诉求,希望得到支持和指导,并就研讨会的时间和组织形式进行磋商。

    为了方便领导出席会议,商定在2010年9月5日(周日)下午,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名义,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首次研讨会,取名为"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座谈会"。为什么放在下午开,因为当天上午中央"十二五"规划《决定》起草组在西山开会,总理要出席,张玉台、王梦奎参加,卢展工作为省委书记代表也要参加。在张玉台办公室,他对赖谦进和我说:"西山的会议通知是上午半天,这样,王梦奎主任、你们卢书记和我就可以参加下午的研讨会了"。没有料到,西山的会议延迟到了下午,为了等领导,钓鱼台的研讨会一直到下午3点半才开始。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内的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中国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的领导与专家6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宁吉喆是中途赶到的,但张玉台、王梦奎、卢展工未能到会。座谈会由河南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叶冬松主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等省领导出席了座谈会。

    另外两次研讨会,是由李克副省长和省发改委为主筹备的,都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我参与了这两次会议的联络和服务工作。其中,2010年9月18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举行,厉以宁、王梦奎、郑新立、于鸿君、刘伟、李扬、韩康、朱善利、杨瑞龙等出席座谈会。2010年9月19日,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以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名义召开了"建设中原经济区高层研讨会",刘国光、张卓元、李京文、周叔莲、陈栋生、王一鸣、樊纲、胡鞍钢、张维迎等出席会议。

    在北京连续举办的三次研讨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是,在京召开省域发展的研讨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是空前的,估计也是绝后的。当代中国最杰出、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老中青三代经济学家悉数到场,中国经济学界三老(刘国光、厉以宁、吴敬琏)共同为一个区域发声,没有先例;二是,与会所有专家对我们提交的研究报告和总体思路给予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对谋划中原经济区给予高度认同和大力支持,有建设性意见,但没有反对和质疑的声音,足以说明河南省委的决断顺应潮流,符合规律。三是,专家对河南的支持令人感动。如已经87岁高龄的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被搀扶着进入会场,发言力挺中原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建议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发言之前,他的学生分发了厉老的手书发言稿复印件,密密麻麻的2张A4纸,厉老亲笔删减、加字、修改达到39处,凝聚着学界大师字斟句酌的用心;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主要开拓者陈栋生研究员出席两次研讨会,在发言中坦诚自己的祖籍就在河南,指出"如果不构建中原经济区,河南势必成为发展洼地,中部的塌陷会成为国家的‘心腹之痛’ "。

    在京举办的理论研讨会也有缺憾,主要是几个正部级领导未能按计划出席,9月5日的会议,政治效应收到些许影响。当然,这个缺憾很快就弥补了。2010年10月7日,卢展工在京主持了"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汇报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与会领导一致表示完全赞成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全力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牵头中原经济区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2011年9月3日(周六)上午,卢展工书记在他的办公室与我谈社科研究工作。他说:中原崛起很早就提出来了,关键是如何崛起。我当时到河南,思考的就是中原崛起的路子在哪里。我们是要干事的,不为别的,譬如什么政绩啊,我在福建搞了"海西",要说政绩,已经可以了,一个人一生能干成一件大事就可以了嘛。我在那次常委务虚会议上讲了一通话,对建设中原经济区谈了认识,但我也提出,中原经济区要班子齐心协力干才行,如果不一致,就不干。另外,我也是感到不干太可惜了。你想,如果我们不加紧谋划的话,国家"十二五"不可能写进去,那今天是什么样子?河南还会有现在的影响?那损失恐怕是难以估量。卢书记说:你们要关注几个事情:一条"路子",一个"务实",一个"形象",一个"理念"就是"持续"地做,你们下点功夫,研究清楚。

    我及时在单位传达了卢展工书记的谈话要点,组织了相应的研究工作。2011年9月26日召开了"务实河南理论研讨会";2011年10月13日召开了"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6月29日,河南省社科院召开中原经济区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讨会;发表长文《论"务实河南"》( 2011年10月21日河南日报),《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创新举措——河南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调查与思考》(2012年9月12日经济参考报),《科学发展观在中原的生动实践——河南务实发展的调查与思考》(2012年第5期《中州学刊》),《转方式,首先转什么》(《求是》2013年第3期)。特别是在曹维新、赵素萍同志指导下,经过十多次修改,完成三篇论述河南"一条路子"的重磅文章《探索区域科学发展的时代命题——我省坚持走新型"三化"协调之路的认识与思考》《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抉择——我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探索与思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创举——我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实践与思考》,河南日报于2012年8月13日、8月17日、8月20连续推出,产生很大社会影响。

    (2011年9月26日,河南省社科院召开"务实河南理论研讨会"。)

    (2012年6月29日,河南省社科院召开中原经济区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讨会)

      2012年7月27日,卢展工和邓凯、尹晋华、李克、赵素萍、曹维新、刘春良、张广智等省领导与省社科界专家茶叙,讨论如何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化和强化"三化"协调方面的研究。此次茶叙,省社科院正副院长5人悉数到场,是参加茶叙单位中人数最多的。卢展工不时与大家交流意见,他说,前一阶段"中原经济区"这个战役打得很好,希望社科界整合一下研究力量,把河南发展的路子系统地捋一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原实践。卢展工对对理论工作提出四点要求,就是理论应先行,理论应引领,理论应破难,理论应聚力。李克常务副省长表态要尽快整合力量,开展系统研究。

    (2012年7月27日,卢展工等领导与省社科界专家茶叙。)

    (2012年7月27日,本人在省领导与省社科界专家茶叙中发言。)

    2012年7月29-30日,省社科院召开"智库建设与人才兴院务虚会",传达了卢书记7月27日茶叙的讲话要点,进行了集中讨论,决定举全院之力,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河南实践"为主题的应用对策研究。共有60多位专家参与进来,用半年时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原崛起之路(上下册)》《新型三化协调论》《新型城镇化引领论》《新型农村社区论》四部著作,计200万字,为深化河南重大发展战略研究,在全国范围推介河南模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2年9月20日,省发改委制定了《关于开展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工作方案》,明确"省委省政府成立课题组,按照4个重大研究问题分别设立研究组"。"4个研究组下设12个专题小组,由喻新安、王永苏、张占仓、郭爱民分别任4个研究组组长。"于是,全省应用对策专家开始第二次集结,地点仍然是新世纪大厦,只是人员有所变动,时间持续了大半年。我直接主持完成了研究报告《关于新型城镇化引领的若干重大问题》。

    与此同时,我牵头撰写发表了一批重点文章,如《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关于河南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调查》(2012年9月24日人民日报),《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从中部崛起看科学发展观对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2012年9月16日经济日报)、《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012年10月2日光明日报),《城乡互动:强农兴农的必由之路》(《求是》2012年19期),《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13年3月29日经济日报),《中原崛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12年9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实现区域科学发展的历史任务——"三化"协调发展的"河南模式"》(2012年10月1日学习时报)。这些文章的集中发表,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河南实践与探索,也凸显了理论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

    在融入现实中实现理论工作者自身价值

    2010年11月29日,全省各界学习贯彻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座谈会召开,我做了题为"让思想的光芒照耀中原大地——中原经济区顶层设计的回顾与展望"的发言。我在发言中说:卢展工书记一年来给河南干部带来的最大的影响,就是先进的理念和大局意识。"最近,省委宣传部牵头出版两本书《中原经济区论势》《中原经济区舆情》,我写了一篇书评《"论势"揭示规律 "舆情"反映民意》(2010年11月24日《河南日报》),在书评里,我有感而发,写了两句话:中原经济区构想得到普遍认同折射出一个真理:反映历史规律的东西,历史就会拥抱它;顺应人民意愿的东西,人民就会赞美它。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先进的理念是有群众基础的,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012年3月19日晚,第二届(2011)河南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河南电视台1500米演播大厅隆重举行。我是唯一获年度人物奖的社科专家。这当然是对我参与中原经济区研究的最大褒奖。我发表了获奖感言:"这个奖杯,是奖给所有为中原经济区谋划而奋力拼搏的社科理论工作者的。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地区‘千年等一回’的重大事件。当初不少人对这个事儿能否拿下,能否被社会和高层认可感到担忧。担忧首先是来之难度太大,在这以前国家已批准了十多个省份的经济区、综改区发展规划,这些区域规划无论涉及范围大小,从提出概念到国家层面批准,都花费了几年的时间,而中原经济区范围更大,覆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在全国也极为罕见,研究的难度和获准的难度都更大。更难的是时间紧。我们要搭上国家‘十二五’这班车,满打满算时间不到一年。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啊!回头看,在课题组集中研究的几个月里,专家们经常为中原经济区能否如期上升为国家战略感到焦虑,为找不到满意的表达范式和合适的词汇感到沮丧,当然,也为思想碰撞中的豁然开朗兴奋异常,惬意无比。"

    (2012年3月19日晚,在第二届河南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

    2013年2月9日正是农历大年三十。这天上午,河南省领导卢展工、李克、刘春良、刘满仓、张大卫、张维宁与中原经济区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座谈。课题组成员刘伟、喻新安、刘道兴、张占仓、王永苏、耿明斋、王发曾、王作成、肖建中、郑泰森、冯德宪等参加座谈会。此时,卢展工已被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提名为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这就意味着,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卢展工将进入全国政协领导机构。那天在赶往省委二所赴会的路上,我和同事谈论卢展工书记在这个时候还记着普通的研究人员,还要为中原经济区谋划和研究画一个句号,我们都为卢书记善做善成的作风和对专家学者的尊重感慨不已。

    (2013年2月9日,省领导卢展工等与中原经济区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座谈。)

    那天的座谈会从上午10点半开始,持续到午后一点半结束。与会领导和专家都发了言,我是第二个发言的。我说,三年前省委省政府把我们这些人集结起来,开启了河南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的系统研究。在中原经济区谋划"大功告成"之际,省领导通过这样的方式与我们见面,具有多重意义。这是一种纪念、一种总结、一种褒奖,也是一种激励、一种持续、一种弘扬。我很幸运能参与到这个意义重大的研究之中,能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并在融入现实中实现了理论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这几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推动和成就"三势"的是三个深层次的转变:领导干部思维方式的转变、领导方式的转变和语言表达方式的转变。中原经济区从提出概念到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仅仅一年时间,创造了区域战略研究的奇迹,应当好好总结。作为理论界,我们要保持好的状态,在属于我们的工作领域努力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

    卢展工书记一如过去的习惯,在与会者发言时不断插话,座谈会气氛热烈而欢快。最后,卢展工书记发表了即席讲话,他说,谋划中原经济区,是为了把河南已有的战略举措"整合起来","更好地表现出来";谈到河南已有的基础和条件,说中原经济区"这件事情不干很可惜";谈到中原经济区谋划中理论思维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谈到河南社科界的群体现象、群体形象;谈到自己仅仅是"出点子"、"点题",自己的"这个想法、这些主意"能够变成现实,归功于专家和具体运作的队伍。在与专家学者共进午餐中,卢书记带领其他省领导,围着圆桌,给每一位专家敬酒。这种对专家的礼遇,至少在河南是前所未有的。卢展工书记在即将告别河南时召开的这次座谈会,范围很小,规格很高,意蕴很深,情义很重。

    2019年1月5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站在改革开放40年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回看河南,从"团结奋进、振兴河南"到"中原崛起",从"两大跨越、两大建设"到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从"四个河南、两项建设"到"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一届届班子、一代代河南人解放思想,始终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转型攻坚中砥砺前行、勇探新路。

    王国生在讲话中虽然没有提"中原经济区",但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正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任务。我认为,王国生在这里已经充分肯定了谋划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本文写于2019年6月,文章原题为《反映历史规律的东西历史就会拥抱它—— 回忆中原经济区谋划与研究的一些往事》;《河南文史资料》2023年第2期以《回忆卢展工与中原经济区谋划、研究的一些往事》刊发。



    Copyright@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