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专家观点
  •   >   正文
  • 专家观点

    喻新安:为什么疫情整体褪去,企业日子似乎更难过了?

    发布日期:2023-12-15    浏览次数:

    最近到河南位列中国百强县的某县级市调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时说:去年疫情严重,我们这里除四季度“封城”经济基本停摆外,企业经营和运行总体还算不错;今年没有了防疫压力,企业反而更难了,日子普遍都不好过。这是为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从统计数据看,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很大。数据表明,去年我国GDP增速只有3%,防疫对GDP增长的不利影响当在2个百分点左右。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我国经济迎来短暂小阳春,旅游、饮食、电影等行业数据快速反弹。然而春节假期过去,经济增长的势头开始放缓,三季度GDP增速明显回落。对此,该如何解释呢?
    第一,疫情虽然褪去,但疫情的“疤痕效应”依然存在甚至还在发酵。如防疫造成的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断裂,不会随着疫情褪去自然恢复,还可能相互传导,产生负面影响。还有过度防疫造成的部分地方政府凝聚力号召力下降,也是扩内需等举措得不到社会热烈反响的因素。2023年前三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商直接投资负债净产生额出现历史性的-118亿美元,也是疫情“疤痕效应”的一种表现。
    第二,疫情的副作用和派生出来的问题,只有在疫情后才会显示出来。如一些个体商铺、餐饮店等,疫情下被封控,勉强维持;解封了,力气也用尽了,只好关门歇业,日子焉能好过?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份,全国餐饮门店倒闭高达40多万家,其中小吃店12万家,奶茶店8万家,火锅店以及其他门店20万家。大中小企业的联系千丝万缕,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又紧密相关。大批小微企业倒闭和经营困难,势必影响到各类企业的生存状况。
    第三,社会预期转弱、偏弱,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扭转。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指出“社会预期偏弱”的问题。由于“预期偏弱”,社会信心和市场信心必然走低,企业就有可能不约而同选择观望、躺平,不投资或少投资,居民会不约而同减少消费和“超额储蓄”。由此造成最终消费不振,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生产就会下降。
    第四,民营经济活力不足,是企业日子不好过的重要原因。在地方,充分竞争的领域基本都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总体活力不足,企业普遍感到日子不好过就不足为奇了。国家为重振民营经济,组建了民营经济发展局,推出30多条利好政策,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10月民间投资增长率仍然为负(-0.5%)。民营经济是社会就业主渠道,民营经济不振,给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压力。11月26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共225.2万人参加考试,参试人数与录用人数之比为57:1。这一情况彰显了青年人对稳定就业的渴望。
    第五,国内大循环还存在不少堵点、卡点和断点。如地方保护阻碍了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的发挥;交通物流、市场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城乡差距,制约着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不同程度存在行政干预过多、市场化运作不畅等问题;一些领域还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市场准入还未做到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一些地方和行业还存在人为的限行、限购等政策性梗阻;物流体系不够畅通,物流费用居高不下;部分技术标准滞后抑制了社会需求释放;等等。只有打通这些堵点、卡点和断点,企业经营状况才会有大的改观。
    第六,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根据香港入境处“出入境旅客流量统计数字”,从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三年净离港的人高达53万人,其中20几岁的年轻人居多。据香港创业板指数最新走势,从最高点1823. 74点跌到了20.47,距离归零只有20个点。另据有关数据,最近几个月港股几千家上市公司中,有800多家出现零成交现象,有将近1200多家成交额在一万港元以下。香港出现的情况表明,中央关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判断绝非危言耸听。企业投资和经营,受到“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影响,也在情理之中。
    第七,非经济因素、超经济因素的影响、干扰和冲击。中央一直要求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但实际情况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存在于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央一直主张和提倡“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但落实情况恐不能令人满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仍是不少干部“无奈”的选择。中央一直强调“两个毫不动摇”,要求“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但否定民营经济作用的极“左”思潮始终未得到有效遏制,民企人士仍感到腰不直、气不顺。
    虽然不少企业都感到日子不好过,但这应该是暂时的现象。正如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那样:“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特别是,中央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明确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以及“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的总要求。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部署了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九个方面”的工作。还很有针对性地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
    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些新论断、新精神、新要求,克服不利因素,坚持开拓创新,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年12月15日



    Copyright@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